1、零部件检验不可漏
通常,维修人员在分析故障时,绝大多数都不会去怀疑刚修好的零部件,但有时故障原因却恰恰出在这些零部件上,给维修工作带来不少麻烦和损失。
例如,一台上海120A型推土机在作业时发现油底壳已进水,维修人员检查的结果是,因发动机的机油冷却器冻裂所致。将其送专业焊修点修复,取回时焊工师傅告知:该机油冷却器已修好且已做过水压试验,使用不会有问题。于是,维修人员在没有做任何检查的情况下直接将该机油冷却器装回发动机,但启动后故障依旧。此时,维修人员认为机油冷却器刚修好,不可能有问题,问题可能是缸体或缸盖有裂纹、气缸垫烧蚀、气缸套封水圈损坏等。可是,拆检后并没有发现这些问题。但他们认为没有发现问题不等于真的没有问题,故还是坚持更换了缸垫和封水圈。再次装复试机时,故障依旧。这下可把维修人员搞糊涂了,故障原因究竟在那里呢?原来,焊工师傅在组装焊修好的机油冷却器的芯子与外壳时,不知道已将其端头的密封圈压坏了,而且也没做水压试验,可维修人员却对“机油冷却器已修好”深信不疑。因此在维修工作中,对修复后的零部件一定要经检验后方可装配。
2、避免盲目拆卸
盲目拆卸有害无益,往往旧病去不了还会添新病,因引,排除故障时不能性急瞎拆乱卸,待找到故障原因后再动手不迟。
一名装载机驾驶员向修理工反映,他开的机器变速器油温高,行走无力甚至有时不能行走,并坚持认为是变矩器和变速器内有问题。于是修理工就轻信了驾驶员的判断,未经任何检查、分析便分解了变矩器和变速器,结果未发现异常,但装复后试机时故障依旧。最后查到的原因是,变速泵至油箱之间的滤网因过脏而堵塞,使变速泵吸油不足而引起油温升高,导致变速压力过低、行走无力。
一台ZL50型装载机机装配的6135k-9a发动机大修后,在作业时水箱频繁“开锅”,且机油温度过高,作业一段时间后,即使加大油门机油压力也只能达到0.1MPa。维修人员认为,故障原因可能是水箱过脏、轴瓦配合间隙过大或未换用夏季机油等所致。于是清洗水箱、重新配瓦、更换夏季机油,但故障依旧。最后查出真正的原因是:该发动机的风扇装反,导致水箱散热不良,从而引起频繁“开锅”机油冷却器在高温水的循环下失去了冷却作用,造成机油温度过高,使机油粘度和压力降低。
3、从经验中寻找简便方法
排除故障时,要学会讲究方法技巧和动脑筋,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一台TL180A型轮式推土机装用的是6135型柴油机,如果怀疑其油底壳进水是缸盖裂纹所致,是将缸盖拆下来检查呢?还是将发动机边盖打开观察呢?很显然,后者无需拆卸、简单方便,即使发动机以怠速运转,借助手电的光观察发动机缸壁有无水珠流下即可,如果缸盖有裂纹,通常冷却水会经活塞顶、气缸壁顺流而下,只要仔细观察便能发现。可前者却要经过很多复杂的工序才能判断出缸盖是否有裂纹。
4、熟悉技术标准
维修工作技术性较旨,可有的修理工作在维修时随意性较大,对执行技术标准打折扣,不遵守维修规程,造成较大损失。
例如,有的修理工不按规定的顺序和扭矩拧紧缸盖螺栓,极可能造成缸盖变形;随意调整液压系统的压力或去掉一些应安装的滤网,结果使系统工作失常、密封件损坏;装配时,对零部件的配合间隙把握不准,或不注意装配顺序和装配记号,导致多次返工;在零部件的精度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也进行装配,甚至型号不符的零部件也勉强使用等。如此造成的修理损失难以计算,可见维修中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维修规程极其重要。
5、正确使用工具
在维修工作现场,多数修理工往往片面地强调任务重、时间紧,对所用的工具随意性很强,实则是怕麻烦、图省事,不讲科学性。例如,不用扳手而用钳子拆卸螺母,不但螺母没拧下来还被拧秃了;拿改锥当錾子用,将改锥砸坏;该用铜锤或气锤时,顺手抄起铁锤就敲击等。所有这些行为往往会导致零部件损坏、变形,甚至使其接触面的密封失效等。
总之,正确使用工具是做好维修工作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