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抢救车主要用于战场抢救和回收有故障或战损的车辆和其他装备,它不但能将故障、战损车辆或其他装备拖至安全区或修理场所,必要时还可单独对车辆装备进行总成更换和修理。由于现代武器装备日趋复杂,价格昂贵,给现场野战修理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各国军队都在大力发展和装备各种类型的抢救车。因此对起重抢救车的结构与发展趋势探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起重抢救车的概念
(1)具备与待救援车辆同水平的机动性能(在同样道路和越野条件下);
(2)能够在不需要其他车辆帮助的情况下独自使用绞盘将陷在泥泞、沙地或松软路面等的车辆拖出,且不损坏车辆;
(3)配备旋臂起重设备,可用于搬运集装箱、托盘、武器系统组件等,或在修理场所协助作业;
(4)能够利用所携带工具进行简易修理;
(5)绞盘拖拉和牵引连接工作要尽可能简便迅速,以避免暴露于敌人火力下。
2、总体结构
2.1 起重抢救车的底盘
起重抢救车采用敞式车体结构,由底盘、车身、功能装置、工作系统、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总成或部件组成。起重抢救车的底盘:起重抢救车底盘一般选用4轴重型卡车,配备400HP以上的标准发动机和变速器。车身包括副车架、器材箱等,副车架作为车各装置、系统及附件的支撑部分,安装在底盘大梁上。功能装置包括攻击室、器械安放装置等,功能装置位于驾驶室后。工作系统包括排障、绞拉、起吊、托举机构等。排障机构位于驾驶室前,并安装在底盘大梁的最前端,用于推排路障。绞拉机构为液压绞盘,安装在底盘大梁的前端中间,排障机构之后,用于牵引。起吊机构安装在车辆前中部,功能装置后,用于吊重。托举机构安装在车辆的尾部,用于托举、牵引其它车辆。工作系统的各机构动作均由液压驱动实现,电气控制系统与液压系统配合完成上述各个动作的工作切换以及动作控制,电器系统同时实现整车的安全保护(电击功能)。
支腿采用由1个水平缸和1级钢丝绳同步伸缩机构组成的2级同步伸缩活动支腿,通过底盘取力器驱动单齿轮泵实现动力输出。这种支腿形式虽然结构、制造工艺较复杂,但保证了起重机工作时有足够跨距,行驶时整机宽度较小。此外配备有地面固位驻锄,在进行绞盘拖拉、起重作业时,通过液压伸缩机构插人地面,防止车体移动,保持作业的稳定性。
2.2 起重抢救车的抢救设备及辅助装置
抢救设备最重要的2个部分是主绞盘和起重牵引装置。牵引作业过去所采用的方法是吊起事故车辆的前端或后端,通过刚性牵引三角架(V形或A形结构)保持与事故车辆的适当距离。然而,起吊现代重型卡车的前桥或后桥需要大型、重型起重设备,而起重设备重量过大会降低拖拉能力;同时A形结构连接事故车辆比较困难,易对事故车辆的车身造成损坏。
抢救车的起重机构由起重臂,油缸,回转机构,起重钩等组成。起重臂为折叠组合式,它由三节折叠臂,三节伸缩臂组成,吊臂的折叠及伸缩均由油缸完成。回转机构可实现0到360度的回转。起重设备根据设计起重性能需要,采用2或3节伸缩式臂架,有的还在伸缩臂的端头装设细长的鹅头臂副臂。主臂一般采用5节六边形截面,其伸缩采用2级液压缸带2级同步伸缩钢丝绳的形式。第1级伸缩缸内有一油道通第2级缸,优点是可以省去软管卷筒。在活塞杆头装有插装式平衡阀,具有结构紧凑、轻巧、漏油环节少、便于布置等优点。吊臂头部装有起升用尼龙滑轮组。副臂共2节:第1节为桁架式,第2节为箱形,可收在第1节内,亦可用手拉出,形成2种臂长。吊臂通常采用薄壁低合金高强度钢材制成箱形断面形式。
抢救车的托举机构由安装台,吊臂,托举臂,牵引梁,油缸,双卷扬,钢丝绳,吊钩等组成。安装台上有吊臂及变幅油缸的铰接安装点,安装台固定在副车架上。吊臂为两节伸缩组合式臂,基本臂铰接在安装台上,其上装有双卷扬,二节臂的前端铰接托举臂,牵引梁装于托举臂内,也可由油缸实现伸缩。托举机构采用双油缸变幅,实现起吊及举升。抢救车通常配备前置自救绞盘,牵引力80-100KN,此外还有携带抢救设备的工具柜、起重量指示器、所有液压操作装置的超载报警装置和起重绞盘的遥控装置。应急情况下还有备用人工操作装置。
2.3 起重抢救车的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一般采用斜轴式柱塞泵供油的开式系统,底盘取力器驱动主油泵为该车的推障,牵引、起重、托举等动作提供液压动力。液压系统由主泵、主阀组、油缸、马达及液压油箱等组成。
2.4 起重抢救车的电气控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控制系统、仪表系统、报警监测系统、防卫电击系统等。
电气控制系统与液压系统、执行器件等配合,实现整车的各种动作控制,包括主油泵的取力操纵,发动机油门的操纵,各工作机构的动作控制等功能。仪表系统包括操纵仪表、警报器、警报灯、指示灯、车尾灯及各种开关等。报警监测系统实现各种安全保护。
3、起重抢救车发展趋势
(1)对抢救车机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代化军队的突出特点是机动能力越来越强。与此相适应,对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