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化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21世纪进入了大规模施工的态势。地下空间的开发,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方兴未艾;石太、武广、合武等铁路客运专线工程相继开工,铁路新一轮建设的高潮已经拉开序幕,这些工程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施工难度大,因而对设备的需求量大、要求也高,设备的配置是否合理,以及能否按时到场,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1 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和设备需求趋势
1.1 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
1.1.1 带资承包比例不断加大
随着建筑市场投资主体的变化,承包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带资承包逐步增加,在有的地区、有的行业,要想承揽工程,没有相当的资金抵押或垫付,承包商就不可能承揽到工程。
1.1.2 标段划分趋于大型化、综合性
这一特点在目前正在开工建设的铁路工程建设中表现尤为突出,有时一个标段长达几十上百公里,包含桥、隧、涵、路基、车站等。
1.1.3 跨领域、跨专业、国内外联合趋势明显
施工、设计、科研、咨询等专业,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等行业联合,以企业联盟或项目联营体方式参与投标竞争,在国内外工程承包市场上已成为普遍现象,联合体投标更有利于承揽到大型综合工程,更能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确保工程质量。
1.1.4 质量标准高,环保责任重
以目前铁路建设为例,客货混运时速200km/h,客运专线250km/h~ 300km/h以上,要达到高舒适性,高安全度,设计要求高,验收标准严,施工难度大。
1.1.5 工期要求紧,施工监理严
许多项目实施国际监理,对安全、质量、人员、设备等资源配置要求无条件严格执行一切投标承诺。
1.2 设备配置的趋势
技术装备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先进的施工技术与先进的机械设备密不可分。
一方面,随着建筑工业化、机械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以机械施工代替繁重的体力劳动已成必然趋势,大型工程投入设备的数量、种类、型号越来越多,成套设备在施工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建筑领域僧多粥少,竞争十分激烈,几近白热化程度,除了工程质量的要求、业主的要求外,施工企业为了承揽工程,也不惜重金添置设备。目前设备需求的显著特点是:
1.2.1 对盾构的需求量增大
城市地铁、过江河隧道、引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将越来越普遍。据不完全统计,在2001~2020年间,我国将完成近6000km的隧道开挖,平均每年300km,其中不少是长大隧道,多将采用盾构法施工。专家预计,到2020年前,我国的盾构需求量约为300多台。
1.2.2 矿山法施工的发展也要求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
20世纪80年代,液压凿岩台车等先进设备的引进和使用,使我国隧道建设实现了飞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建筑施工队伍多、竞争极其激烈,工程标价的不断降低,多功能台架和风钻几乎取代了先进的液压凿岩台车。客运专线断面大,标准高,施工技术复杂,质量要求严,施工难度大,环保、节能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使施工企业认识到使用先进设备的重要性。
1.2.3 质量和工期对设备的成套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既要确保安全质量,又要快速施工,就必须使用成套机械化作业。诸如隧道施工中液压凿岩台车、隧道挖装机、自卸车等开挖、装运设备的配套使用。
1.2.4 客运专线对900吨以上运、吊、铺架设备的关键性需求突显
随着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和公路等建设工程对施工质量精度的大幅度提高,特别是铁路客运专线大规模兴起,施工单位对大型、超大型设备的依赖和装备需求已经势在必然。就900吨混凝土箱型梁运架设备而言,尽管国内此前从未制造过此类设备,但是目前企业的设计、制造多以国外成熟技术为参照,立足于国内自行研发制造。架桥机目前国内的设计结构形式处于稳定性要求无非是导梁式两种(辅助导梁式和下导梁式)和步履式,共两类三种;运梁车主要是解决对比地压问题,有大轮胎和小轮胎两类,而由于所采用的轮胎种类不同而分为相应的不同种类,而轮胎的选用更多地体现在对使用成本的考虑上。由于此类装备施工企业自行参与研发、全国内制造的装备模式,对于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以及使用周期成本和相关人员的培训成本会十分有利,对于延长设备的在役寿命优势明显。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研发制造多是针对各企业的预设工程项目设计的,因此,有可能对此类设备的通用性设计缺乏前瞻的跨领域(即:非铁路和非客运专线)需求的考量,因此,从装备的寿命周期来看,过度的专业性是不合算的。当然,从项目经理部的角度出发可能专业化、一次性是更为经济的设计。关键是在于装备企业的考量重点和角度,自然也包括资金的来源。
2 建筑工程项目的设备配置
2.1 设备配置的原则
机械设备的保有量、品质、设备的应用和管理水平,是实力和竞争力的体现,加强对施工设备的优化配置尤为重要。施工企业应依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大小、难易程度、工期、质量、安全、环保以及文明施工和成本等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遵循可靠性第一,技术先进性第二,经济性第三的原则进行,保证项目施工的安全、可靠。设备管理要符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设备配属和管理原则。大型专用设备集中,一般通用设备分散;管理集中,使用分散。 2.2 建筑工程项目的设备配置方法 2.2.1 内部自有设备调剂使用
从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情况看,尽管各施工企业承揽任务和进行项目施工管理的模式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基本上都按照项目法施工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一般采用三种模式,一是由集团公司直接管理,有关子分公司参与施工;二是由集团公司委托子分公司管理和组织施工,三是完全由子分公司直接管理和组织施工。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设备的主要来源是依靠内部调配使用。新开工项目从临近收尾的工程项目及有闲置设备的公司抽调设备。对施工单位来说,项目之间、所属专业公司之间相互调剂设备是盘活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将这些设备循环利用,可减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缓解资金压力。内部调剂关键要做到统筹兼顾,互相补充,不影响在建项目施工。
2.2.2采购补充新设备
采购补充新设备一般周期较长,特别是进口设备,如盾构从招标采购到设备进场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凿岩台车、隧道挖装机等大型专用设备也需要半年左右时间。因此,要根据工程需要,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定所需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的时间来安排采购和运输时间。新购设备的来源在考虑整机价格因素的同时,可以采用全部购买新设备或二手设备或购买部分新设备、部分二手设备等方式。
新购设备的优点是稳定性好、故障率低、能有效保证工程进度,使用成本也相对较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次性投入资金多,企业资金压力大。鉴于建筑市场具有不确定性,如果新购过多设备必将导致固定资产规模增大,一旦市场出现风险导致工程量不足,就会造成大量设备闲置,还要投入维护成本来保证设备的正常状态,从而给施工企业带来经营风险。
2.2.3 租赁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建筑市场的发育和规范,建筑领域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和健全,建筑施工设备的来源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参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单位完全依赖自身设备不但不可能完全满足安全质量和进度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作为施工企业,没有一定的装备作支撑,主要依赖市场租赁是不现实的;要将所需设备完全配齐,搞“大而全”既不必要,也不可取。因此,在设备不足时,就必须考虑以租赁方式进行合理补充。
施工企业所需租赁的设备主要有两类:一类价值较低、在市场上容易租赁到的设备,这类设备可称为通用设备;另一类价值高、专业性强、利用率相对较低的专用设备。近年来,一些施工企业采用成立专业化设备管理机构对设备集中管理,通用设备的不足部分主要靠社会租赁解决,专用设备靠内部有偿调配使用、少量外租的模式,有效地解决了项目法施工对设备的需求。实践证明,根据企业特点和发展战略,对价值高、专用性强、利用率相对较低的专用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并通过内部市场有偿调剂使用,一方面可以利用管理措施、经济措施调配技术装备,避免设备在某一单位闲置不用,而在另一单位却不足的情况,提高利用率;另一方面,专门单位、专业人员,通过强化设备的管理、使用、维修和保养,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通过这两方面的工作,既解决了施工项目对设备的需求,又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
2.2.4 定制与研发及联合研发
根据中铁总公司2005年6月组织的客运专线900吨混凝土箱型梁运架设备研发制造现状的考察结果显示,目前国内以特大型施工企业为单位,所有有意向参加客运专线建设项目的企业,都开始着手进行装备前期的调研、研发、定购的准备工作。国内有11家设计制造单位有能力设计制造此类设备。这一轮专项装备的最大特征就是:
1、随着国内制造业水平的提高,重大装备除个别适用国际融资的单位采用国际招标外,都要在国内订制;
2、施工单位无一家仅仅单纯购买,而是采用了自研、委托或联合制造、联合设计、联合设计制造的方式,有针对性地配备适用的专门设备;
3、相当于完全自购,因此,对于设备在役寿命周期的成本分析就更为清晰和更便于把握了;
4、由于此类设备国内此前从未使用和制造过,没有租赁市场,所以自行设计制造、自行装备就成为必然。
5、由于此类设备的制造企业稀少,未来的设备保有量在一定的时期内相对稀少,这就对未来的出租调剂提供了优质资源。 由于装备的社会化是以租赁为核心的,其成本核算比较复杂,所以本文将着重对租赁进行比较性模型分析和成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