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用户施工项目部机械设备的模块化管理(一)

   日期:2017-09-07    
  随着项目部法施工的深入推行和不断完善,项目部设备管理已成为施工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入模块化的思路,将项目部设备管理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块,然后再用管理程序将各个模块联系起来,由于每个模块在其运作过程中都在不断完善,从而实现了项目部设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而带动施工企业的设备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基于这种考虑,我们认为施工项目部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制度建设模块
  制度是企业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和标准,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前提,项目部设备管理也不例外。目前,仍然存在个别项目部对设备管理制度建设不重视的现象。要么管理办法中包括的内容不全,存在一定的漏洞;要么照搬公司或其他项目部的管理办法,而未结合本项目部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导致管理办法的可操作性不强;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有相关的管理办法,仅凭管理者的主观意识进行管理,其效果可想而知。项目部机械设备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作为项目部管理手册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包括:设备管理实施细则、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大型公用设备的管理办法及收费标准、岗位责任制、机械设备管理的奖惩办法等内容。当然,任何一个管理制度不可能一次性将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全部考虑周全,都必须要经过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设备管理人员应该在执行相应管理办法的同时,注意收集各方面的意见或建议,从而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配置计划模块
  计划工作是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龙头,没有计划而盲目地开展工作,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项目部设备管理也不例外。目前,施工企业内部个别项目部设备配置计划性差的现象比较明显,要么设备配置过多,利用率不高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要么设备配置不足,导致施工进展缓慢。
  作为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在充分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总体施工计划,合理编制机械设备配置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在施工进度发生变化时,及时地进行调整。首先,要经常与技术部门沟通,完全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意图,将内、外部机械设备资源提供给技术人员,从而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的可行性,并配合成本管理部门对配置方案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在满足施工各方面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选用使用成本低、能耗小的设备。其次,要与施工计划管理部门积极沟通,确定机械设备计划进出场时间,明确设备的来源(内租、外租、自购以及分包商自带)。其中,分包商自带的设备必须在分包合同中明确设备的相关技术参数及数量,如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技术状况、新旧程度等,从而避免分包商投入设备不足或设备无法正常使用而需要其整改时又缺乏有力的依据。对于大型关键性设备应尽可能采取由项目部统一配置的方式,最好不要由分包商自带,因为即使由分包商自带,项目部也需要对其进行跟踪管理,因而会导致工程进展受制于人,为日后的管理留下隐患。最后,要与施工管理部门密切合作,掌握工程的实际进展,并适时对机械配置计划进行调整、完善。值得注意的是,所编制的机械配置方案应与投标文件中的机械设备投入承诺相符。
  验收模块
  作为项目部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设备进场验收是设备管理人员要把好的第一道关,其效果直接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如果不严格把关,使一些技术状况差、使用安全无法保障的设备投入项目部施工,不仅会影响项目部施工的正常进行,还会埋下安全隐患。因此,要对所有进场设备的技术、安全性能进行验收。技术性能的验收主要是核对设备的规格型号、主要技术参数是否满足使用需求,检查设备的外观质量是否满足项目部施工的要求,设备的状况是否良好等;安全性能的验收主要是检查设备的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有效,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对于特种设备,应要求出租方提供或协助办理满足特种设备管理要求的相关技术资料,如设备的安全检验合格证、操作人员的资格证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应将分包商自带设备的验收作为重点来抓,并将其验收结果与分包合同中的承诺对比分析,避免分包商为降低自身成本而滥竽充数。
  基础管理模块
  项目部机械设备的基础管理主要包括机械台不可否认,由于市场的不规范以及不确定性,签订合同存在一定的风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企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而评审正是将合同风险降到最低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厂务公开对企业管理关键环节进行控制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合同评审的同时,要提交该合同的主要附件,如市场调查分析资料等,才能使参与合同评审的人员了解合同初稿形成的前因后果,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或建议。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维修
推荐维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