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广军)14日,长沙市中院发布《加强工程机械知识产权保护十二条司法措施》(以下简称《十二条措施》)。据悉,这是长沙法院历史上首个针对重点产业链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制定的系统性措施,也是全国首份服务工程机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业性司法保护文件。
十二条司法措施构筑立体化防护体系
长沙素有“工程机械之都”的美誉,近年来,长沙工程机械行业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但国内、国际竞争加剧,知识产权侵权事件频发、知识产权保护需求不断升级。
14日,长沙市中院发布的《长沙法院工程机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2年1月—2024年12月)》显示,近年来,长沙法院受理工程机械知识产权案件快速增长,2022—2024年达179件,同比增长145%。案件呈现技术含量高、争议大、侵权形式多样等特点,案由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商业秘密保护等,其中专利和商业秘密纠纷案件占比超过五成。同时,部分工程机械企业还有大量的出海司法服务,海外维权难度大、侵权风险大等亟待解决的司法问题。
“我们在审理案件及调研中发现,企业面临维权周期长、取证难、侵权行为认定难等突出问题,社会诚信意识及工程机械保护的氛围有待加强。”长沙市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长沙知识产权法庭庭长李才坤介绍,长沙法院发函征询了全省210余家工程机械协会会员单位的意见,在反复论证、数易其稿后,最终形成了《加强工程机械知识产权保护十二条司法措施》这份具有首创意义的司法保护措施,“这十二条司法措施既是对前期审判经验的总结,更是在走访、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高度进行的‘问诊开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构筑起立体化防护体系。”
重视企业出海司法服务提升国际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十二条措施》是长沙法院为服务工程机械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的系统性制度安排。在措施内容上主要包括重点加强对工程机械专利、商标、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的保护,着力维护工程机械市场秩序、保护企业数据资源、妥善处理技术成果权属纠纷和技术合同纠纷,同时注重完善保护机制,包括加大侵权行为惩治力度、深化协同保护、营造法治氛围和支持企业国际化发展等具体措施。
《十二条措施》首创行业专项保护机制。作为全国首个工程机械行业知识产权专项保护文件,开创性地构建了“分级分类”保护体系。坚持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机制,核心权利保护采取“源头追溯+全链条打击”,商业秘密采用“区块链存证+司法推定”规则。采用新型审判模式,建立案件快速审理通道,采取多种举措将工程机械类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周期压缩。运用司法区块链技术对企业数据进行确权存证,破解行业技术秘密举证难题。
《十二条措施》明确,完善工程机械案件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健全技术调查官、技术咨询、技术鉴定等多元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建立工程机械专家咨询库,聘请工程机械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咨询专家、人民陪审员、技术调查官等,以便准确查明工程机械知识产权案件涉及的技术事实。当日,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胡军科、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博导周志雄、湖南省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高放军三位在机械工程领域内享有盛名的专家被长沙法院聘任为技术调查官。
值得一提的是,《十二条措施》重视企业出海司法服务,鼓励支持工程机械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明确依法公正审理涉外工程机械知识产权案件,建立涉外案件“禁诉令”应对机制,高效审理工程机械企业出海司法案件。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积极参与工程机械领域国际知识产权规则构建,增强工程机械国际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