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16 米 “江海号” 震撼始发!探秘世界最长水下公路盾构隧道传奇

2025-04-10 09:41:28 来源:环球工程机械网   
核心摘要:“江海号” 盾构机,破土而出4 月 9 日上午,在长江入海口的江苏南通海门区,一场意义非凡的工程启动仪式正在热烈举行。现场,一

“江海号” 盾构机,破土而出

4 月 9 日上午,在长江入海口的江苏南通海门区,一场意义非凡的工程启动仪式正在热烈举行。现场,一台身形巨大的盾构机静静伫立,它便是肩负着重大使命的 “江海号”。随着一声令下,“江海号” 盾构机缓缓启动,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巨大的刀盘开始徐徐转动,正式切入前方的岩土,由此拉开了海太长江隧道盾构掘进的序幕 。这一刻,标志着目前世界最长水下公路盾构隧道 —— 海太长江隧道,正式开启了它的 “穿江之旅”,现场的建设者们满怀激动与期待,见证着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世界最长水下公路盾构隧道 —— 海太长江隧道

(一)基本信息

海太长江隧道地理位置独特,位于江苏长江入海口区域,在苏通长江大桥下游 。它一头连接着南通海门区,另一头连通苏州太仓市,就像一条即将搭建起的坚固纽带,将为这两个地区乃至整个长三角区域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从规模上看,海太长江隧道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宽阔的车道设计,能够有效提升交通的承载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其设计时速为 100 公里,在这样的速度下,车辆能够快速、高效地通过隧道,大大缩短了南通与苏州之间的时空距离。而整个过江隧道长 11.185 公里,其中盾构隧道段长 9315 米,如此长距离的盾构施工,在世界公路水下盾构隧道建设领域都是极为罕见的,这也充分彰显了海太长江隧道的 “巨型工程” 属性。

(二)工程难点

海太长江隧道建设面临诸多难题。超长距离掘进是首要挑战,盾构机要独头掘进 9315 米,途中还需穿越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土、粉细砂复合地层等复杂地质带,易遭遇土体坍塌、涌水等危险。超大直径使技术难度大增,“江海号” 盾构机最大开挖直径 16.64 米,对设备稳定性、操控性及部件协同工作能力要求极高。超高水压和超大埋深也带来问题,隧道最大埋深约 75 米,最高水压达 7.5 巴,设备需有超强耐磨性和可靠性。而且隧道所处地区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穿越长江及两岸大堤时,盾构施工沉降要求精确到毫米级,否则会影响长江大堤安全和周边生态环境。

国产盾构机 “江海号”

“江海号” 盾构机参数亮点

在海太长江隧道这场举世瞩目的工程建设中,“江海号” 盾构机无疑是当之无愧的 “主角” 。这台由中国铁建重工集团、中铁十四局集团联合打造的 “国之重器”,拥有着令人惊叹的参数。其最大开挖直径达 16.64 米,如此庞大的直径,让它在盾构机家族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的杰出代表 。整机长度约 145 米,相当于 40 多层楼的高度,总重量约 5000 吨,仿佛一座钢铁巨无霸屹立在施工现场 。装机总功率 11300 千瓦,强大的动力,为它在复杂地层中高效掘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每一个参数,都彰显着 “江海号” 的非凡实力。它的超大直径,意味着一次掘进就能开辟出宽阔的隧道空间,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较长的机身和庞大的重量,使它在掘进过程中更加稳定,能够有效抵御各种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冲击 。而强大的装机功率,则让它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无论是面对坚硬的岩石,还是松软的土层,都能轻松应对,勇往直前 。

技术创新应对难题

面对海太长江隧道施工难题,“江海号” 盾构机研发团队开展技术创新攻关。在刀盘刀具系统,配置有常压换刀功能的软土刀盘,切削刀具采用优质材料,提高施工安全性与效率。主驱动系统配置伸缩功能,避免刀盘异常受力致主轴承过载,还搭载状态监测系统保障运行稳定。针对刀盘结泥饼难题,配置中心冲刷及预警系统降低风险。此外,集成 HSP 超前地质探测系统预判前方地质,开发刀盘刀具磨损实时监测系统,增设壁后注浆效果检测装置,安装伸缩摄像装置。一系列技术创新全方位确保盾构隧道施工安全、高效、智能掘进。

重大战略意义

区域交通格局优化

海太长江隧道的建成,将深刻变革长三角区域交通格局。此前南通海门与苏州太仓往来主要靠苏通长江大桥,随区域发展和交通流量增长,其压力渐大、拥堵频发,给出行和货运带来不便。海太长江隧道建成后,南通海门与苏州太仓过江时间从约 1 小时缩至 10 分钟,出行、货运更便捷。从区域路网看,它是完善区域路网关键,紧密连接南通与苏州,加强长三角南北向交通联系,作为 S13 通常高速重要部分,打通长江南北交通壁垒,完善高速网络,提升运输效率,促进城市经济联系与协同发展。

经济发展战略推动

海太长江隧道建设,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有重大推动作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隧道建成将提供交通支撑,打破长江对区域发展的限制,促进南通与苏南、上海等地联系,推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方便企业布局、人才流动。在长江经济带战略中,其所在长江入海口是重要节点,建成后加强两岸城市经济合作,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如南通制造业与苏州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互补,延伸拓展产业链,提升长江经济带发展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展望未来

海太长江隧道盾构掘进的顺利启动,是一个新的起点,它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期待。预计到 2028 年,海太长江隧道将建成通车 。届时,它将如同一座跨越长江的 “钢铁巨龙”,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和希望,为长三角区域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

在交通方面,它将彻底改变南通与苏州之间的交通格局,使两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往来于两地,无论是商务出行、旅游观光还是探亲访友,都将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同时,它也将有效缓解苏通长江大桥的交通压力,让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交通更加顺畅 。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海太长江隧道的通车,将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它将促进区域内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 。南通和苏州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产业互补,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例如,南通的制造业基础雄厚,而苏州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具有领先优势,通过隧道的连接,两地可以加强合作,实现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

此外,海太长江隧道还将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它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同时,也将推动旅游业的繁荣,让更多的人领略到长江两岸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 。

海太长江隧道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超级工程 。它的建设,不仅展示了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卓越技术,也体现了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坚定决心 。让我们共同期待 2028 年海太长江隧道的顺利通车,见证它为长三角区域带来的新变化和新发展 。


(责任编辑:赵丽)
下一篇:

2025CICEE高端人物专访丨杜德起重总经理杨继——以技术为基,链动全球产业生态

上一篇:

2025.04.10星期四 新闻早知道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