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与成本压力并存
矿业并购潮持续升温
2025 年以来,矿业领域并购整合活动频繁,展现出行业内资源优化配置的强烈需求。东和新材在 3 月 28 日发布公告,计划以不超过 2.8 亿元的现金收购鞍山富裕矿业销售有限公司 60% 的股权 。鞍山富裕矿业的矿山资源与东和新材现有资源互补,此次收购若顺利完成,将极大增强东和新材的原料供应稳定性,为其在镁质耐火材料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提供坚实基础。
同一时期,北方矿业也在积极调整业务布局,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全力聚焦钼矿开发。2024 年,北方矿业的采矿业务表现亮眼,贡献了 1.16 亿港元的收益,占集团总营收的 10.4%。这一战略调整使北方矿业能够集中资源,提升钼矿开采和销售的效率,增强在钼矿市场的竞争力。
紫金矿业斥资超 137 亿元控股藏格矿业,进一步扩大其在盐湖资源领域的版图。藏格矿业拥有察尔汗盐湖资源,在氯化钾和碳酸锂业务上具备优势,紫金矿业的入主有望加速西藏盐湖资源开发,实现双方在资源、技术和市场渠道上的协同发展。
行业利润空间承压
尽管矿业企业积极进行资源整合,但行业整体利润空间仍面临较大压力。从数据来看,2024 年国内菱镁行业平均毛利率同比下降 6.65 个百分点,仅为 25.72%。东和新材在 2024 年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为 4582 万元,同比下滑 12.71%,到了全年,归属净利润更是降至 0.516 亿元,同比下降 16.2%。这主要是由于菱镁原料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市场需求萎缩,导致产品毛利率摊薄,加上信用减值损失增加及财务利息费用增长,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北方矿业虽然在钼精粉业务上实现了 47.04% 的高毛利率,但化学品贸易业务收益同比下降 35.2%,严重拖累了集团整体业绩。2024 年,北方矿业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 11.10 亿港元,同比减少 27.6%;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 6848.6 万港元,尽管较上年同期亏损大幅减少,但仍处于亏损状态。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原材料价格波动频繁的背景下,矿业企业不仅要应对资源整合过程中的挑战,还要在成本控制、市场拓展和产品创新等方面寻找新的突破点,以提升盈利能力,应对行业利润下滑的压力。
资源并购下的战略博弈
股价波动与资本运作
3 月 28 日,东和新材发布拟收购鞍山富裕矿业 60% 股权的公告,这一消息公告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东和新材股价大幅波动,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下跌 13.62%,收于 10.72 元 ,成交量为 77236 手,成交金额达 8500 万元,换手率高达 7.69%。如此剧烈的股价波动,反映出市场对此次收购计划的高度关注和不同解读。
市场的分歧还体现在次日的股价表现上,3 月 29 日,东和新材股价又出现了 4.02% 的反弹,收报 12.41 元 ,全天成交 1.63 亿元,换手率 12.61%。这种先跌后涨的走势,表明市场参与者对于东和新材此次资源整合的前景看法不一。有投资者认为,收购鞍山富裕矿业将增强东和新材的资源储备和市场竞争力,为公司带来长期的增长潜力;而另一些投资者则对收购的价格、整合难度以及未来的市场不确定性表示担忧。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4 年前三季度,东和新材实现营业收入 5.1 亿元,同比增长 11.42%,展现出一定的业务增长态势。然而,归母净利润为 4582 万元,同比下降 12.71%;扣非净利润更是下降了 18.53%。这主要是由于菱镁原料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毛利率被摊薄。加上信用减值损失增加及财务利息费用增长,使得公司利润端面临较大压力。尽管营收增长,但利润下滑的局面也让投资者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疑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股价的表现。
资源布局的深层逻辑
东和新材此次收购鞍山富裕矿业,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鞍山富裕矿业的矿山资源与东和新材现有资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是此次收购的关键因素之一。鞍山富裕矿业于 2024 年 4 月取得《采矿许可证》,年产菱镁矿 50 万吨、滑石矿 3 万吨,目前虽尚未正式开采,但已备案的菱镁矿储量达 1707 万吨 。该矿山矿石特点为钙含量低、铁相对高,与东和新材现有矿山矿石低铁高钙形成良好的互补。
东和新材目前在镁质耐火材料领域面临着原材料供应的挑战。随着业务的发展,现有菱镁矿品位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这限制了公司在高端耐火材料市场的进一步拓展。而鞍山富裕矿业的高纯度镁质原料,能够为东和新材提供更优质的原材料,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
此次收购还能带来显著的成本优势。通过整合资源,东和新材可以优化供应链,实现原材料的内部供应,预计可降低原料采购成本 15%-20%。这不仅能够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还能增强公司在市场中的价格竞争力,为公司在市场份额争夺中赢得优势。
从长远来看,收购鞍山富裕矿业为东和新材的产业升级和战略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可以借助优质的原材料资源,加大在高端耐火材料研发和生产上的投入,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聚焦钼业的扭亏之路
业务转型成效初显
2024 年,北方矿业业务转型成效显著,尤其是钼矿开采和销售领域。其核心产品钼精粉销量约 714 吨,实现从无到有突破,这得益于公司在采矿业务的持续投入与资源整合。此前因采矿牌照到期和财务困难,钼矿开采业务受阻,后公司与政府部门沟通合作,重续采矿牌照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恢复业务。
北方矿业优化开采工艺和选矿流程,将钼精粉品位稳定在 45%-50%,高于行业平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有助于提升售价和品牌形象,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2024 年采矿业务为集团贡献收益约 1.16 亿港元,其中钼精粉销售约 1.05 亿港元,硫酸及铁精矿销售约 1132.6 万港元。采矿业务毛利约 5474.5 万港元,毛利率 47.04%,同比提升 19.8 个百分点,体现了公司在钼矿开采和销售业务上较强的成本控制与盈利能力。
成本控制与风险应对
北方矿业采取优化采矿权摊销、加强硫酸副产品综合利用等措施,使采矿业务单位成本下降 23.4%,赢得价格优势。不过,公司面临钼价周期性波动风险,2024 年钼精粉价格较 2023 年高位回落约 30%,业绩受影响。为此,北方矿业建立价格联动销售机制,与下游签长期协议并适时调价;还拓展销售渠道,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合作,抵御钼价波动,保持业绩稳定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打基础。
技术驱动与价值重构
技术创新趋势
在全球矿业发展趋势下,技术创新成变革核心力量。矿业企业加大智能化、数字化投入,提升竞争力。北方矿业计划投 2500 万港元升级选矿设备,引入先进技术,预计 2025 年钼回收率提至 88%,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生产稳定性。东和新材布局数字化转型,建数字化矿山管理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与市场需求精准预测,建成后资源开采效率将提升 30%。
矿业市场竞争格局深刻变化,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将占超 60% 市场份额,有资源整合与技术优势的企业脱颖而出,传统贸易公司转型压力大。紫金矿业等大型集团凭资金、资源、技术优势并购扩份额,国际巨头也加强资源整合与创新巩固领先。中小企业需加快转型升级,技术创新提竞争力,加强与大企业合作。在资源与绿色转型挑战下,矿业企业要资本运作优化配置,技术创新提附加值,适应变化、拥抱新技术才能立足与可持续发展。
风险提示:本文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不保证其完整性与准确性,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