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程机械出口数据亮眼
近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工程机械行业掀起波澜。记者从长沙海关获悉,2025 年前 2 个月,湖南工程机械出口额达到了 50.7 亿元,同比增长 27.6%。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湖南工程机械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劲竞争力,也为中国制造业的出海征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湖南工程机械能够取得如此佳绩,无疑是对其技术实力、产品质量以及市场布局的有力肯定。这一增长速度不仅跑赢了许多传统制造业领域,更是在工程机械行业中脱颖而出,引发了业内人士和市场的广泛关注。
多维度数据剖析
(一)贸易方式多元化发展
在贸易方式的维度上,湖南工程机械出口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前 2 个月,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工程机械 39.7 亿元,同比增长 18.8%,占同期湖南省工程机械出口总值的 78.3% ,这表明一般贸易依然是湖南工程机械出口的主要模式,其稳健的增长态势为整体出口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工贸易方式出口 7.2 亿元,同比增长 56.4%;保税物流方式出口 3.6 亿元,同比增长 114.7%。这两种贸易方式的高速增长,反映出湖南工程机械企业在贸易模式创新和供应链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极适应国际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拓展了更为灵活高效的贸易渠道。
(二)企业主体出口态势
从出口企业主体来看,民营企业成为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前 2 个月,湖南省民营企业出口 32.6 亿元,同比增长 35.2%,占 64.4%。民营企业凭借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灵活的经营策略以及强大的创新活力,在国际市场上迅速抢占份额,成为推动湖南工程机械出口增长的核心力量。外商投资企业出口 17.7 亿元,同比增长 15.5%,占 35%;国有企业出口 2938 万元,同比增长 47.6%。虽然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出口占比相对民营企业较小,但它们同样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为湖南工程机械出口的多元化发展贡献力量,不同性质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
(三)主要出口市场与增长
在出口市场方面,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为主要出口市场。前 2 个月,湖南省对沙特阿拉伯出口工程机械 4.7 亿元,同比增长 12.4%;对印度尼西亚出口 4.2 亿元,同比增长 57.2%。此外,湖南工程机械对中东、东盟、非洲国家出口增长明显,分别出口 12.4 亿元、8.9 亿元、4.4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49%、49.3%、70.3%。这些数据充分显示出湖南工程机械在新兴市场的拓展取得了重大突破,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深入推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为湖南工程机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企业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本地化战略,成功打开并深耕这些市场。
(四)热门出口商品类型
聚焦到出口商品类型,特殊用途机动车辆、推土机和叉车等成为主要出口商品。前 2 个月,湖南省出口特殊用途的机动车辆 14.6 亿元,同比增长 27.5%;出口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等 11.5 亿元,同比增长 22.2%。这些产品的热销,一方面源于其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质量,能够满足国际市场各类复杂工况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等领域对工程机械的持续强劲需求,湖南工程机械企业凭借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在这些细分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口碑 。
增长背后的原因探究
(一)技术创新驱动
湖南工程机械出口的强劲增长,离不开技术创新的强力驱动。以三一重工为例,其在 2024 年成功取得钢丝绳导向装置及旋挖钻机专利,通过创新的钢丝绳导向装置,使得结构更为紧凑,不仅省去了额外的防护罩,还提高了钢丝绳和滑轮的使用寿命,大大提升了旋挖钻机的性能 。在电动化、智能化与无人驾驶技术方面,三一重工同样成果丰硕。2023 年上半年完成 50 余款电动产品开发,覆盖工程机械全品类,推出的全球首台 5G 无人驾驶电动重卡,实现无人工干预的 2 万公里路测,并在鄂尔多斯完成智能网联示范应用 。中联重科历经十年技术积累,自主研发了 “碳纤维复材 - 高强金属混合结构技术”,实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从原材料、制造装备,到设计计算方法、制造工艺的全链条自主化,大幅降低了工程机械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件的价格成本。应用该技术的泵车,作业能力提升、生产成本降低,轻量化性能进一步提升,并深度结合轻量化与智能化 。山河智能在桩工机械领域不断突破,研制出世界最大旋挖钻机 SWDM1280,最大成孔直径 7 米,最大成孔深度 176 米,针对大型桥梁桩基础超大、超深、嵌岩、拆装运输等方面,创造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近 50 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在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项目中大放异彩 。这些企业的技术突破和创新产品,极大地提升了湖南工程机械的产品竞争力,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二)全球市场需求增长
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不断增长,为湖南工程机械出口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来,“一带一路” 倡议的深入推进,带动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非洲、拉美等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激增,2024 年 1 - 10 月,中国对非洲的工程机械出口金额为 47.73 亿美元,同比增长 28.9%;对拉美的工程机械出口金额为 46.79 亿美元,同比增长 26% 。这些地区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工程机械的需求量巨大。印度尼西亚积极推动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制定大规模电力建设规划,并优先发展以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这使得电动工程机械设备等在当地大受欢迎。湖南工程机械企业凭借其高性价比和技术优势,成功切入这些市场,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出口额也水涨船高。
(三)产业链协同发展
湖南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其完善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目前,湖南拥有 888 家上下游企业,构建了完整的工程机械生态。本地配套率超 50%,意味着大部分零部件可以在本地实现配套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协同创新也不断加强,通过高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长沙为例,当地形成了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龙头企业为核心,众多零部件供应商、服务商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这种产业链优势使得湖南工程机械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为出口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全球市场格局与竞争态势
(一)国际品牌业绩下滑
在全球工程机械市场的大棋盘上,国际知名品牌近期的表现备受瞩目。2024 年,卡特彼勒全年销售额和收入为 648 亿美元,较 2023 年的 671 亿美元下降 3% ,尽管调整后的每股利润为 21.9 美元,同比增长 3.3%,创历史新高,但销售额的下降依然反映出其在市场上的压力,主要源于终端用户设备销售额减少 。沃尔沃建筑设备 2024 年全年净销售额下降了 16%,至 88,305 百万瑞典克朗 。日立建机 2024 财年 1 - 3 季度实现营收 9913 亿日元,调整后营业利润 1044.88 亿日元,同比下降 15.0% 。约翰迪尔 2024 年财报显示,实现净销售额与营收总额 517.16 亿美元,相较于 2023 年的 612.51 亿美元下滑约 16%,全年实现净利润 71 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 30% 。这些国际品牌业绩下滑的背后,是全球经济波动、高利率抑制投资以及市场需求变化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高利率环境使得基建投资趋缓,许多项目的推进受到资金成本的制约,而成熟市场设备替换周期接近尾声,新的需求增长乏力,导致这些国际品牌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受到挑战。
(二)区域市场分化显著
全球工程机械市场的区域分化态势愈发明显。北美市场因需求下降、经销商库存变化和商业信心低迷而出现销售额下滑。卡特彼勒财报指出其工程机械板块 2024 年第四季度在北美市场下降 14%,主要是由于销售量减少以及价格实现不利 。凯斯、山猫、沃尔沃建筑设备等品牌第四季度在北美也面临销售额下滑的情况。欧洲市场因终端市场饱和而导致销售额减少,沃尔沃建筑机械第四季度欧洲市场下降 25%,主要就是由于终端客户需求饱和 。相反,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显示出增长势头。在拉丁美洲,卡特彼勒工程机械板块第四季度增长 6%,销售额因销售量增加而上升 ;小松 2024 年在拉丁美洲市场销售额增长 3.8% 。在亚太地区,沃尔沃建筑机械第四季度在中国市场增长 6%,其主要驱动力为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政府政策 ;凯斯纽荷兰 2024 年第四季度亚太地区增长 8% 。这种区域市场的分化,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导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密切相关。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为工程机械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而成熟市场在经济压力和市场饱和的双重影响下,需求逐渐走弱。
(三)中国企业海外布局
面对全球市场的风云变幻,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积极出海,加速海外布局。中联重科在 2024 年加快了海外市场的拓展步伐,越来越多海外新网点从规划到落地,并加速开拓欧美市场。公司境外员工超 3000 人,本土化率高达约 90%,产品覆盖约 150 个国家,已完成海外网点布局约 400 个 。通过深入了解当地市场需求,中联重科能够更好地提供适配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柳工已在英国、美国、波兰、印度、澳大利亚等地设立了地区研发机构,通过在当地设立研发机构,柳工能够更迅速地响应市场需求,研发出更符合当地工况和法规要求的产品。铁建重工表示,在 2025 年落实 “海外优先” 战略,实现营销网络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 。这些企业的海外布局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也推动了中国工程机械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崛起,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国际品牌展开了有力的竞争。
未来展望与挑战
(一)机遇与前景
展望未来,全球市场对工程机械的需求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将不断加快。印度、巴西等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对交通、能源、住房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增加,将为工程机械市场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相关预测,全球工程机械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内将持续扩大,到 2028 年市场总值有望超 2000 亿美元。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潜力巨大。在技术创新上,企业将加大在电动化、智能化、无人化等领域的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三一重工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推出更多智能化、电动化的工程机械产品,实现产品的全面升级。在市场拓展方面,中国企业将继续深化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市场布局,同时加大对欧美等高端市场的开拓力度。中联重科通过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逐步提升品牌在欧洲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二)挑战与应对
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仍然是工程机械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经济波动、高利率环境等因素可能导致基建投资减少,抑制市场需求。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给中国工程机械出口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如 2024 年美国宣布 301 条款关税,欧洲对高空作业平台进行反倾销调查,这些贸易壁垒增加了中国产品进入欧美市场的难度 。为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通过差异化竞争来突破贸易壁垒。企业还应优化市场布局,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在风险管理方面,企业要加强对汇率、运费等因素的监控和应对,通过金融工具等手段降低风险。
湖南工程机械出口的强劲增长,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全球市场崛起的一个缩影。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也反映出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布局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在全球工程机械市场格局不断变化的今天,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凭借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产业链协同发展,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尽管面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贸易保护主义等挑战,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潜力依然巨大。相信在未来,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将继续砥砺前行,以更先进的技术、更优质的产品和更完善的服务,在全球市场上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为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