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新品汇 | WRC 240i 碎石再生机:拓宽维特根冷再生应用范围

2025-02-21 09:25:17 来源:维特根   
核心摘要:随着现代交通体系的快速发展,公众对道路通行品质的要求持续提升。早期建设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因服役年限较长,已普遍出现结构性能

        随着现代交通体系的快速发展,公众对道路通行品质的要求持续提升。早期建设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因服役年限较长,已普遍出现结构性能衰减现象,其行车安全性、舒适性及环保性难以满足当代出行需求。

     “白改黑”路面改造工程需求显著增长,而将原水泥混凝土板块破碎再生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技术方案,因其兼具经济效益、环保优势和施工高效性,已成为行业优选解决方案。其中,WRC 240i 碎石再生机凭借其卓越性能,在此类工程中展现出显著技术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路网升级改造工程、既有碎石基层再生稳定工程,以及新建路面基层的再生骨料应用场景,正在形成多维度的市场需求矩阵,这些工程需求共同拓宽了碎石再生设备的市场前景,为资源循环利用提供了创新技术路径。

        这款创新型碎石再生机配备高性能破碎、筛分和拌合装置,可以破碎、加工和均质人工夯实的路面层、混凝土碎块、鹅卵石和骨料,在土壤稳定的所有领域以及对各种材料的加工中,均能展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理想性能。


石质路面可持续处理

WRC 240i 采用多工艺集成化作业模式,不仅能够破碎处理最大边长 300 mm、抗压强度达 200 MPa 的岩体与混凝土块体,还可同步实施固结材料的复合拌合工艺。

其核心工作流程包含三个关键技术环节:首先通过智能撒布系统对骨料基床进行水泥基粘结剂的精准预撒布,随后利用破碎再生机配备的可调式多向喷淋系统将定量水剂注入拌合仓,最终实现固-液-粉三相材料的均匀混合。

值得关注的是,WRC 240i 还兼具土壤改良功能,在软弱地基处理工程中,通过掺入设计配比的水泥或石灰等稳定剂,可将原位土体改良为符合道路结构层要求的优质材料,并同步完成摊铺成型作业。

其技术创新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颗粒重构技术实现不同粒径骨料与粘结材料的高效均质化;

二是采用原位再生工艺替代传统铣刨换填工法,显著缩短施工周期约 40%;

三是资源循环利用率提升至 95% 以上,经测算,单作业面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2.3 吨/公里。

这种绿色建造模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解决了传统道路施工中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

WRC 240i 在湖南 S223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再生项目中对路面进行破碎加工

全新开发的破碎和拌合转子

坚固耐用、有韧性的破碎和拌合转子,配有专为破碎施工应用而开发的 HT18 快换刀座系统,因此,在石质路面施工时确保了更好的材料拌合效果和更高的生产力。

这款刀具配有大且抗冲击的硬质合金切削刃,底座由加强型耐磨保护元件保护,这确保了在艰难工况下机器的高利用率和施工可靠性。坚固的护棱可减少转子环形边区域的磨损,转子通过专为 WRC 开发的变速器驱动,实现转子的高速旋转。


带护甲的转子罩壳 

为了确保长期抵抗破碎岩石时遇到的巨大应力,碎石机的转子罩壳内衬有由极其坚韧的高强度钢制成的耐磨板。

这些保证了更长的使用寿命,并增强了罩壳的整体稳定性。整个拌合仓都衬有这些非常耐磨的板,如有需要,可以单独更换。


优异的机动

即使行驶在颠簸路段,WRC 240i 也能平稳前行,全新的四支腿全浮动技术和电子横坡传感器是重要的辅助装置,大幅提升了整机工作中的稳定性。电子横坡传感器既能与路面保持设定角度,也能以特定的横坡度作业。

成熟的四支腿全浮动技术,通过液压控制的支腿油缸能够根据路面的高低起伏自动联动调整四条支腿的高度,补偿地面起伏,保持机身稳定。因此,铣刨和拌合转子在左右两侧总能以规定的深度作业,从而确保理想的施工效果。


实现所有施工应用中的粒度均匀

WRC 240i 提供多种设置选项,确保在广泛的施工应用中获得所需的粒径尺寸和一致的均匀分布。九档转速、可调的破碎等级、可更换的筛网、系列化的筛网尺寸,与转子的距离可调、可调节的转子刮板压力和机器行进速度,使机器的配置能够满足实际现场施工条件和所需应用的需求。


数字辅助系统提高施工质量

通过实现精确的自动转向,基于卫星的自动方向控制系统 (AutoTrac) 帮助 WRC 240i 获得更高的施工效率,从而实现更好的环境兼容性。

该系统根据先前计算的参考施工幅和相邻施工幅的指定重叠,在几厘米的公差范围内精确地操控机器,从而确保机器的理想工作宽度的一致性。维特根性能产量跟踪记录系统 (WPT) 记录有关机器和施工参数的信息,为施工现场的分析和记录提供全面的数据库。


(责任编辑:李科)
下一篇:

深度分析|2025工程机械行业全景透视:多维视角下的机遇与挑战

上一篇:

中国中铁在阿根廷落地的首个基建项目正式投产使用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