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中国首口超万米深井完钻!揭开5.4亿年前地球奥秘

2025-02-21 08:46:03 来源:环球工程机械网   
核心摘要:上天、下海、入地,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三大壮举。广袤无垠的塔里木盆地,苍茫的天际线与连绵的沙丘交织成一幅壮丽的画卷。在这片看

上天、下海、入地,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三大壮举。

广袤无垠的塔里木盆地,苍茫的天际线与连绵的沙丘交织成一幅壮丽的画卷。在这片看似沉寂的土地下,却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深地塔科1井的钻探,正揭开塔里木盆地深部地层的神秘面纱......

2月20日,小新从中国石油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日前在地下10910米胜利完钻,这是我国继“深空”“深海”之后,在“深地”领域取得又一重大进展。

作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深地塔科1井先后创造了全球尾管固井“最深”、全球电缆成像测井“最深”、全球陆上钻井突破万米“最快”、亚洲直井钻探“最深”、亚洲陆上取芯“最深”等五大工程纪录。戴好安全帽,小新带大家向深地探秘。

向万米深地“无人区”进军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是全球唯一以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为主体的大型盆地,勘探开发面临世界级难题。

地面之下,深地塔科1号井的难题在于地下苛刻的工况环境对施工工艺、钻探工具的极大挑战。地面之上,常年干旱少雨、风沙弥漫,夏季最高温度达五十多摄氏度,冬季最低近零下三十摄氏度,对人的精神体能是极大考验。

据了解,全井在钻探过程中,会遇到12套不同岩(物)性、不同压力系统的岩层,地质构造复杂多变,深部地层可钻性极差、井壁失稳严重,加之井下最高温度220摄氏度、最高压力145兆帕,常规钻井工具、材料、元器件难以适应如此苛刻的工况环境,极易造成工具损坏或材料失效,极易发生井眼垮塌、卡钻、恶性井漏等井下事故。

一深带万难。此前,我国还没有万米深地的钻探先例,即便9000米以深领域都鲜有涉足。

2023年5月30日,新疆沙雅县境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巍峨钻塔矗立。肩负着科学探索、预探发现和推动深地工程技术迭代升级三大使命的深地塔科1井,经过8轮次反复研究论证,正式鸣笛开钻。

深地塔科1井从地表到钻抵万米,用时279天;从万米到最后近1公里,耗时300多天。万米钻探,步步惊心,每一米都是对未知的挑战,每一寸都是向极限的突破。

钻探过程中,深地塔科1井克服超重载荷、井壁失稳、工具失效、地层井漏等困难。尤其是万米之下,钻杆柔软得像面条,常规钻探工具、传感器失效,地层硬度“爆表”,入井载荷高达665吨。

“死亡之海”打出“中国深度”

攻克万米之难,绝非哪一家的“独角戏”,而是涉及地质、工程、钻探等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程。

针对这些世界级难题和极限挑战,中国石油联合集团内外企业、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共计数万人开展集智攻关,形成了自主可控的万米关键核心技术体系,助推我国深地钻探系列关键装备、工具、材料迭代升级。

在顺利完钻的过程中,一系列科研地质研究取得喜人成果。

中国石油科研人员根据岩芯、岩屑以及测录井等地质样品和数据,绘制出亚洲首套万米深层古地质图,为深地科学探索和油气勘探提供一手实物资料,将有力支撑地球深部结构与物质组成、地球演化、气候变迁等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特别是在万米深层取得珍贵岩心,获得5.4亿年前岩石标本,珍贵程度堪比“月壤”,为深地科学探索和油气勘探提供一手实物资料,将有力支撑地球深部结构与物质组成、地球演化、气候变迁等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与此同时,钻探万米深井的价值还在于勘探油气的发掘,具有保障能源安全的本质意义。

深地塔科1井在万米深层发现天然气显示,先后在寒武系地层10851米到10910米井段钻揭优质烃源岩,实现全球陆上万米以下油气发现零的突破,填补了万米地质理论认识空白,为探索深地油气战略发现(突破)提供了依据。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金声评价:“深地塔科1井顺利完钻,代表着我国深地‘井工程’全链条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跨越式提升,标志着我国在深地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已经走到了国际最前列。”

自主创新铸就钻探利器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确保能源安全”。

深地塔科1井的顺利完钻,完成了科学探索和发现油气两大任务,推进了工程技术迭代升级,每一米钻进都伴随着中央企业有效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的作用。

中国石油自主研制了万米深钻十大“技术利器”。值得一提的是,自主研制的全球陆上首台“12000米自动化钻机”,是万米深钻的“动力引擎”,提升能力达900吨,可轻松吊起2列动车组,自动化作业减少人工重体力劳动达到80%以上。

超深井地层岩性复杂、研磨性高、可钻性差。同时,井底温度大于200摄氏度的超高温条件,要求钻井液具备耐高温、高密度、耐高盐且长时间性能稳定的特性。

中国石油突破的特深难钻地层高效破岩技术、抗220℃高温聚合物水基钻井液体系,解决了极限温度下钻不了、打不动等技术难题。

深地塔科所取得的12.64米岩心,得益于特深井取芯工具、特高温高压测井仪器等技术的突破,实现深地资料取得全、测得准。

“万米深井的成功钻探,标志着我国特深井关键核心装备和技术,通过了万米极端恶劣工况环境的检验,不仅丰富了我国钻井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系列,更为挑战深地极限、开发超深层油气资源提供了坚实的装备保障。”塔里木油田首席专家、深地塔科1井井长王春生表示。

更为重要的是,世界主要国家在深地钻探领域起步早、技术相对成熟。深地领域已成为各国争夺科技制高点和寻找油气资源的竞技场。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掷地有声,旗帜鲜明。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超深层油气领域的勘探开发力度,中国石油在新疆和四川等地区的6000~9000米深度已发现了一个10亿吨级大油田和3个万亿方大气区。超8000米以深领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接替领域。


截至目前,中国石油累计在塔里木盆地打成8000米以深井191口,占全国的50%以上,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面向未来,中国石油将坚定不移培育深地新质生产力,加速突破深地油气勘探开发的技术瓶颈。

深地塔科1井在钻进过程中

获得的岩石样本被打磨成

0.03毫米的岩石薄片,

诉说着大约5.4亿年前的地球故事。

将来自地球深部的岩石薄片

放进中国传统色这一万花筒,

会呈现出何种缤纷?

和小新一同欣赏~

转自:国资小新

(责任编辑:李科)
下一篇:

深度分析|2025工程机械行业全景透视:多维视角下的机遇与挑战

上一篇:

数据|2025年1月内燃机行业销量综述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