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8日,2022年中国机械工业百强和汽车工业整车二十强、零部件三十强企业信息线上发布会在京召开。
记者了解到,本届发布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旨在总结过去一年间机械工业所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引导行业企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代表主办方分别发布了2022年中国机械工业百强、汽车工业整车二十强、零部件三十强企业名单。
机械工业百强企业榜单呈现新特点
记者注意到,作为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的晴雨表、转型发展的风向标,第18届机械企业100强在做强、做优、做大等方面展现出新活力,呈现诸多新特点。
本届机械百强营业收入合计25391亿元,同比增长13.98%,增速比上届百强高0.65个百分点。
本届机械百强企业利润总额合计1317亿元,同比下降6.17%。其中58家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2家利润同比下降。
本届机械百强入围企业最多的三大行业仍是电工、石化通用机械和工程机械行业,分别入围32家、15家和12家,合计入围59家,占比近六成。
本届机械百强中东部地区入围66家,合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45%;中部地区入围21家,合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48%;西部地区入围13家,合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33%。
本届机械百强国有企业45家入围,营业收入占比59.48%,同比增速12.63%;民营企业53家入围,营业收入占比39.94%,同比增速16.33%。其他企业2家入围,营业收入占比0.58%,同比增速-2.56%。
数据显示,百强企业产出效率继续提升。本届机械百强企业人均营业收入235.43万元,同比提高26.11万元。受原材料涨价等多重因素影响,本届机械百强企业人均利润12.21万元,同比下降0.98万元。据测算,同期机械工业 (不含汽车)规模以上企业人均营收146万元左右,人均利润9万元左右。
同时,百强企业是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本届机械百强企业数量仅占全行业 (不含汽车)规模以上企业的0.12%,营业收入占14.66%,利润占12.13%,职工人数约占9%。本届机械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合计906.5亿元,同比增长19.59%,高于同期营业收入增速5.61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3.57%,比上年同期提高0.17个百分点,比全行业 (不含汽车)平均水平2.41%(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大行业R&D经费情况估算值)高1.16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国机械企业在不断成长,无论是规模、效益,还是科技创新、国际竞争力,都有了长足进步,与世界同类企业的差距不断缩小,成长性和运营效率都有较好表现。
机械百强中国机集团成为我国机械工业 (不含汽车)2011年首次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排在第434位,此后连续12年入围,2022年排在第224位,比2021年提高60位。
尽管我国机械、汽车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但与世界同行顶级企业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比如,增长速度趋缓,盈利能力较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共性技术研发主体缺位;一些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发展相对滞后;一些重大关键技术和产品缺失;部分高端关键装备、短板设备仍受制于进口;知识产权保护不足;自主品牌培育滞后等。这都是制约我国机械、汽车工业由大到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2023年机械经济指标增幅5%左右
为了让广大企业对行业发展形势有一个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分别对机械工业和汽车工业2022年的经济运行形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2023年的行业运行趋势做出预判。
罗俊杰指出,2022年以来,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频发等多重挑战,我国经济恢复势头受到冲击,工业经济一度出现大幅波动。
机械工业作为我国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首当其冲,四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下滑,增加值当月同比下滑两位数,累计也由正转负,行业运行偏离了正常轨道。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机械工业全行业也迅速行动起来,五月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六月当月增加值基本恢复正常增长水平,累计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三季度以来机械工业总体延续稳定运行走势,主要指标继续稳步回升。进入四季度,国内疫情再次反复多地频发散发,叠加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不确定,加重了行业平稳运行压力。10月、11月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再次出现回落苗头。
最新数据显示,11月当月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回落,累计增加值增速也出现回落,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行业累计投资增速比1-10月分别回落0.1、0.6和0.5个百分点,机械工业累计出口增速比10月回落1.2个百分点,当月出口增速由正转负。
展望2023年,罗俊杰认为,宏观层面和政策层面为2023年机械工业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行业信心。但同时要看到,机械工业稳增长基础仍不稳固,经济运行仍面临多重压力和挑战。
从需求侧看,行业投资增长势头较弱,消费恢复态势不强,出口增速回落不确定性加大;从供给侧看,产业链供应链仍存在一些关键环节
“卡脖子”的卡点堵点,增长新动能尚未形成广泛带动作用。此外,疫情的影响在较长一段时间还将存在,各种不确定短期变化和外部因素还可能会加重 “三重压力”、困扰行业的平稳运行。
综合分析认为,在国际市场不出现大幅下滑、国内疫情得到较好防控的情况下,初步预计2023年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5%左右。
与会领导表示,希望机械、汽车行业广大企业以入选企业为榜样,在当前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严峻的形势下,继续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继往开来,创新发展。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坚持创新驱动,提高科技投入,加强品牌建设,通过扬优势、补短板、锻长板,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强链补链和自主安全可控,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全行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