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领头羊 —— 徐工集团三十年创新实践与启示

2018-11-27 18:53:21 来源:徐工集团XCMG   
核心摘要: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制造巨头乃兴国脊梁。振兴实体经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造就更多更强能够掌控技术话语权、占领世界行业制高点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徐工集团1989年组建以来,始终坚守“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价值追求,坚定实施“党建引领、创新驱动、人才支撑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依靠创新登顶行业巅峰、依靠制造振兴实体经济的成功之路,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领头羊、世界前六强。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工,赞赏徐工的优异成绩,勉励其着眼世界前沿,努力探索创新发展的好模式、好经验。徐工的创新实践和时代担当迅速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以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制造企业的生存之本和制胜之要。徐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动摇,着力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破解“卡脖子”难题,确保技术创新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重抓高端产品创新

始终坚持以突破核心技术为引领,推动工程机械制造整体创新并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徐工产品技术主要靠引进消化吸收。进入新世纪,大力实施高端、高附加值、高可靠性、大吨位的“三高一大”产品战略,紧紧围绕“技术领先、用不毁”的技术标准,聚焦产品智能、绿色设计、可靠设计、工业设计等创新重点,每年安排销售收入的5%支持技术研发,走出了有质量、有效益、有规模、可持续的创新之路。

重抓高端平台创新

集团创建伊始,徐工依托工程机械研究所加强技术研发。2004年以来,积极推进企业实验室建设,建成包括液压、结构、传动、智能控制、材料等9个实验室和1个大型综合试验场。2008年,构建以徐工研究院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中心,以二级公司技术研发为产品开发中心的全球研发布局。2016年,推进互联网+融合与数字化转型,成为国家智能制造、两化融合、服务型制造、双创平台建设的示范企业。今年5月,徐工Machmall跨境电商平台上线,创造销售过3亿元纪录,成为徐工融合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新平台。

重抓高端标准创新

标准是企业“生产之法”和世界“通用语言”,更是国际技术制高点。着力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创新有机统一,使徐工标准享誉全球。累计创建国家标准38项、行业标准27项、团体标准11项,形成了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为支撑、工作标准为保障的标准创新体系。2011年,徐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已主持国际标准2项、参与2项,自主创新成果标准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

以开放创新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开放是汇聚全球资源的关键一招,更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出路。以开放倒逼改革、引领创新,是徐工坚持国际化道路不动摇的核心要义。多年来,从产品和人员“走出去”,到资本和服务“走出去”,徐工国际化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高端。


销售国际化打响品牌中高端形象。坚持以国际标准提升品牌形象,着力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特别是出口中东的300吨大型矿用挖掘机、110吨矿卡等近2亿美元大单,全地面起重机通过欧盟认证并出口德国,120台压路机出口北美、其中80台进入美国市场,标志着徐工产品批量进入传统高端市场。针对国际市场特点,变经销为主为直销为主,创新电商平台模式,实现整车、配件线上“一站式”销售。海外年收入超过23亿美元,稳居行业第1位,成为享誉全球的“中国名片”。


服务国际化提供成套解决方案。服务国际化是促进产品销售增值和站稳市场的必然选择。着力打造全球营销服务体系,拥有海外30个分子公司、40个办事处、40个大型备件中心和300多家海外经销商,辐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网络。尤其是打造出包括吊装、土石方工程、道路筑养护等在内的13个成套解决方案,能够及时为全球客户提供售前、售中、售后及融资租赁等一站式服务,赢得客户广泛信赖。

研发国际化引领技术领先趋势。突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构建“全球协同+自主研发”的创新体系。2011年,收购荷兰AMCA公司和德国FT公司,使高端液压阀产品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进口替代。海外研发特别注重客户独特需求。如,针对俄罗斯、中亚低温酷寒天气特点,研发高寒起重机。先后建成中、美、德、巴、印5大国际研发基地,成为全球高精尖工程机械技术研发的引领者。


生产国际化优化产业全球战略布局。围绕全球产业升级需要,加快海外生产基地建设。对高端市场国家,通过海外收购,获得技术、渠道和管理经验。对市场规模大、市场机制健全的国家,采取独资建厂、本土化经营模式,利用当地资源降低成本,实现对区域市场快速响应。对市场规模小、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国家,采取合资合作方式建厂,快速进入当地市场并获取政策支持。

以人才创新支撑产品高端发展

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性紧缺资源。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核心是人才机制竞争。徐工坚持打造一流人才队伍不动摇,精心培育世界级智慧人才、高技能工匠、党员劳模和企业家四大优秀人才群,让更多“千里马”大展鸿图。


着力做大人才增量。实施“全球猎鹰计划”,紧密对接国家重大科技创新规划,紧贴关键共性、前沿引领、现代工程技术创新要求,瞄准发达国家与行业顶尖企业,准确把握高层次人才流动趋势、跳槽特征以及求职习惯,广辟猎聘渠道,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形成了高效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近年来,引进全球顶级人才15人,精英人才68人,为攻克核心技术难题、占领技术前沿创造了有利条件。

着力优化人才存量。加大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力度。坚持能力过硬、文化同质、团队协同、持续创新的培养原则,落实全球引进、国际培养、创新激励、跨文化融合的关键措施,建立网络平台、高效运行的管理体系,打造国际领先的技术研发人才队伍。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兴办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实施高技能人才“金蓝领211”培训工程,建设技能人才高地。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构建金牌工人和高级技师培训体系。

着力释放人才含金量。落实物质激励措施,优化经营管理团队薪酬管理办法,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分配机制和股权多元化激励机制。对技术人才实行岗位项目工资制,年收入由固定薪酬和项目工资两部分构成。对优秀人才和重大创新人才,落实特殊奖励办法。发挥精神激励作用,健全鼓励激励、容错试错、能上能下机制,引导员工敢闯敢试、务实创新、奋发有为。结合企业需要,分类构建员工发展职业通道。建立年功荣誉管理制度,通过授予年功章,增强员工自豪感、使命感和归属感,激励员工爱岗敬业、拼搏奉献,在献身徐工发展大业中展现精彩人生。

以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发展活力

机制创新是企业旺盛活力的源泉。徐工作为历史悠久的老牌国企,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又在改革中不断“脱胎换骨”,在创新中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混合所有制改革集聚更多优势资源。1996年,徐工科技在深交所挂牌上市。2009年,徐工将优质资产融入徐工机械并整体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健全法人治理结构。2017年,面向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进行定向增发,募集资金25.4亿元。至此,徐工从资本市场累计募资突破200亿元,通过市场化定价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今年,启动实施徐工集团工程有限公司混改,在保持国有控股地位前提下,引入优质战略投资者。在子公司层面,积极进行混改探索,通过股权分配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组织机构优化催生更多创新动能。2000年以来,通过“主辅分离”,完成下属56家企业产权改革。2011年,开启企业事业部制改革,提升总部管理职能,凸显核心板块,实现条块清晰、权责明确的专业化管理,由“一艘大船”变成包括六大事业部、25家主机企业、9家零部件企业、20家贸易服务及新业态企业的“超级舰队”。2012年以来,徐工突破传统优势主机产业格局,做成起重机、挖掘机两大百亿板块和四个50亿板块一批隐形冠军。2015年建成投产的徐工汽车,两年时间超过多个行业老品牌,跻身行业十强。

管理机制创新提升企业运行效率。着力推进全方位管理模式变革。瞄准“珠峰登顶”战略目标,全面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整合管理工具和核心业务流程,推进风险管控激励,构建全价值链动态战略管控系统;依托预算信息平台,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精准实施各类资源分配、考核和控制,实现上承战略、下接绩效,纵贯组织、横向协同,形成全员、全过程、全业务、全价值链的科学管理体系,有效保证了巨型企业有条不紊、稳步高效的健康发展。

以党建创新彰显红色文化魅力

文化是根基和灵魂。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是徐工企业文化的鲜明特色,更是徐工充满旺盛活力和无限生机,拥有独特风采和时代魅力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坚持把党的绝对领导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的核心优势,切实理顺党的领导和公司法人治理的关系。制度建设上,把党的领导融入经营各环节;组织架构上,健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决策程序上,理清和规范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健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运行机制上,保证党组织意图在重大决策中得到体现。按照“意志坚定、吃苦耐劳、真才实学、勇于创新、富有经验、做出实绩”的干部标准,锻造干部作风,打造了一支对党忠诚、为国争光,甘于吃苦、善于创新的优秀干部队伍。

组织建设与市场开拓深度融合。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徐工不同于一般企业、极其特殊的红色文化优势。坚持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设到哪里,积极探索国际化集团各类企业、各级层面、各种形态、各个区域,党组织参与企业管理的实现形式,确保党的方针政策不折不扣落实。目前建成了1个集团党委、28个基层党委、10个党总支、167个党支部,拥有4886名优秀党员。

红色基因与创新精神深度融合。红色基因铸就徐工“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文化理念,也体现徐工善制大器的创新精神。在实践中,徐工将文化理念与行为规范、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深度对接,将集团文化与子公司、生产基地特色文化深度融合,使企业文化成为员工高度自觉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引领员工砥砺前行、奋发作为,保持徐工“一根筋”精神、一种激情、一份清醒,以文化和信仰的力量推动产业珠峰登顶事业。在海外基地,主动让中国员工融入当地文化,让海外员工、客户感受中国文化和徐工文化的无穷魅力。

徐工集团创新探索30年,成绩令人瞩目、鼓舞人心,经验弥足珍贵、催人奋进。徐工创新发展的成功样本,为我们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发展,振兴实体经济,尤其是提升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高质量打造全球创新型领军企业,带来了许多有益启示。


启示之一:打造全球创新型领军企业,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掌控关键核心技术话语权。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制胜根本在于核心技术领先。徐工实践表明,只要牢固确立创新发展理念,正确把握产业技术需求,精准落实创新举措,持续优化创新生态,锚定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实现前瞻性引领性技术重大突破,就一定能够不断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推动企业做大做强、走向世界,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越战越强,越走越远,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启示之二:打造全球创新型领军企业,必须坚定不移走国际化道路,确保打赢全球市场竞争主动仗。赢得国际市场是企业竞争最高境界,更是中国企业奋起直追、为国争光的必由之路。徐工的技术创新始终聚焦国际竞争力,而融入国际市场成就了徐工世界级企业梦想。实践表明,只有毫不动摇走国际化道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才能集聚更多创新发展要素,拓展更大发展空间,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不断超越自我,创造奇迹,成为全球市场竞争的主导者。

启示之三:打造全球创新型领军企业,必须坚定不移锻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增创高端人才新优势。全球领军企业既要有领军企业家正确掌舵,也要有科技研发、技术工匠、市场开拓、企业管理等人才群体坚强支撑。徐工实践表明,人才强企业强,人才兴万事兴。只要坚定实施开放战略,大力集聚和培育世界级智慧人才、高技能工匠、技术劳模和企业家等各类领军人才,不断完善企业优秀人才群体,让“千里马”竞相奔腾,大展鸿图,企业就一定会越做越红火,越来越兴旺。

启示之四:打造全球创新型领军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持续提升产业报国凝聚力。加强党的领导,是国企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也是国企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保证,更是中国企业文化的根基和灵魂。徐工实践表明,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市场开拓,无论是矢志产业报国、登顶产业巅峰,还是承担社会责任、彰显文化特色,党组织始终是不可替代的关键因素和不可战胜的重要力量,党的领导毫无疑问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引领全球的坚强保证。

启示之五:打造全球创新型领军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创新体制机制,着力优化干事创业软环境。企业成长离不开环境滋养,领军企业更需要不一般的发展环境。徐工发展30年历程,徐州市委和江苏省委给予了足够的政策支持和情感关怀,从未干预其市场经营自主权,充分尊重企业选人用人和薪酬分配等权利。对企业而言,这就是最优环境和最大支持。实践表明,只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真正遵循市场规律,真正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真正激发企业家卓越智慧和创新能力,就一定能够打造出更多更强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华为云商专车,“无人驾驶”奔腾马脚山矿

上一篇:

第三届中国重汽实况挑战赛总冠军出炉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