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徐工巨变:王民的决策让徐工成为了“异端”

2018-10-29 20:16:22 来源:徐工集团XCMG   
核心摘要:王民难道没有徘徊过吗?或许在行业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曾夜不能寐,但却始终对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抱有信心。

坚持主业---

其实早在徐工提出“三高一大”产品战略的时候,市场上25吨的起重机还供不应求。而徐工已经瞄向了100吨以上级别的起重设备。2003年实现两大百吨级产品攻关之后,300吨、500吨、800吨、1200吨、2000吨,直至推出4000吨级“全球第一吊”,徐工突破的全部是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挖掘机方面同样如此,时至今日,700吨级的“神州第一挖”暂且不提,国内企业能够批量生产销售200吨级以上产品的,也只有徐工。

这样的研发往往耗资巨大,但徐工在决定立项、开始研发相关产品设备的时候,有时无法准确估算市场收益。也就是说,产品研发成功后,何时收回成本,甚至能否收回成本,都无法确定。这样的事情,从理论上来说,似乎不应该出现在一家企业身上,毕竟企业的底线是盈利。

徐工想要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而伟大的企业往往不是为了赚钱而存在的,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解决了某些人类生活最实际的问题,并引领了社会的发展方向。诚然,徐工尚未修炼到这样的境界,为全人类解决难题,但为国家发展解决行业相关问题,徐工已经做到了。

早在2000年前后,王民执掌徐工后不久,就做出了这样的战略决策:放弃多元化,坚持以工程机械为主业的发展和品牌经营发展目标。在当时,多元化是一种潮流,很多中国明星企业,也都在那个时候开始了向金融等领域的多元化发展,不多元化不足以证明企业做强做大,王民的决策让徐工成为了“异端”。

王民曾说过:“记得有位中国著名企业的老总说过,做制造业太辛苦了,就像农民种水稻一样,一粒一粒播种下去,还要再一粒一粒收获上来。但我却认为‘制造强国战略’的中国梦绝不是在沙滩上建大楼的产业幻想,更来不得半点产业浮躁,中国如果少了这样固执坚守的人,少了能够耐得住寂寞、耐得住竞争压力和全球市场挑战的制造者,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就做不起来!”

当然,如果在工程机械行业范围以内,王民是赞成多元化的,这一点从徐工近些年的种种布局就可以看出:关键零部件的投入、开启重卡项目、率先布局工业互联网……而一旦跳出这个范畴,徐工拒绝的态度就十分明显了。

我们不知道徐工当初如果选择另一条路,现在会如何,但事实证明,此后长达近20年里,徐工这一战略从未动摇过。诱惑一直都有,比如曾经大赚特赚的金融、房地产等,但徐工对主业的坚守、其独到的战略定力毋庸置疑。甚至在2012年至2017年的行业冰河期,徐工都没有动摇对主业的信心,要知道,那可是国内房地产业疯狂发展的阶段。

难道徐工不想要赚钱吗?当然想!但王民也很清楚,一旦在这些行业开始“赚快钱”,其诱惑力将消磨掉徐工在主业上的定力和优势,企业的发展道路将不再“健康”,所以越是困难,战略定力越不能变。

行业引领者---

王民难道没有徘徊过吗?或许在行业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曾夜不能寐,但却始终对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抱有信心。而这份信心的来源,丝毫不复杂,甚至称得上简单朴素:

“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尚未到达顶峰,外国人能做的,中国人自然也能做。”

王民选择让徐工在困境中接受磨炼,行业洗牌后,徐工的优势必然显现出来。所以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王民反而提出了“珠峰登顶”的目标,下大功夫解决最后10%的“硬骨头”难题。他认为,真正的强者不是简单地以规模取胜,而是以技术、以质量、以大吨位产品取胜。徐工的许多大项目都在这一阶段上马,哪怕再困难也要保证研发的强投入。而这些,终于在新产品的下线以及新市场的突破上取得了成果。

徐工力求卓越,但在此之前,先要做一家优质的企业。不要小看优质企业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王民一向认为,企业如果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志向,一定走不远。而徐工在这方面,已经从一台台下线的“国之重器”中反证出来。“人要争口气,”王民强调,尤其是在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域,光赚钱并不能代表行业地位,“(高端产品)做成了,人家才会尊重你”。

今年4月初,英国KHL权威发布2018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Yellow Table2018),徐工继2017年位居全球工程机械第八之后再度跃升两位,位居第六,连续数年在中国企业中排名第一。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华为云商专车,“无人驾驶”奔腾马脚山矿

上一篇:

天高云淡路漫漫,凌宇搅拌列阵向西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