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在“地球伤疤”上建设东非第一隧!肯尼亚内马铁路恩贡山隧道贯通

2018-09-29 20:10:37 来源:中国交建   
核心摘要:9月24日,在我国传统节日中秋佳节来临之际,肯尼亚内马铁路项目恩贡山隧道口举行了隆重的贯通仪式。

内马铁路恩贡山隧道正线全长4.5公里,设计为单线铁路隧道,断面净空面积42.17平方米。隧道地处东非大裂谷东翼山区边缘地带,穿越多条断裂带,存在塌方、落石、浅埋、偏压、崩塌、软弱围岩等诸多不良地质现象,地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700多个日日夜夜,中国交建的建设者在充满艰险的环境中,攻坚克难,不惧挑战,终于迎来隧道顺利贯通的时刻。

技术创新开拓希望之隧

“遇到困难不要害怕,我们要静下心来系统分析问题,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不断地拓宽思路、优化方案,我们一定会在这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无限的可能性。”隧道队经理张晓锋在现场会上说。

隧道施工中随时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尤其是在东非大裂谷这种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很多问题都是闻所未闻,既没有资料可查,也没有经验可循,需要建设者自力更生、反复试验,以首创精神去解决当下面临的难题。

恩贡山隧道开工伊始,困难便接踵而至。项目经过进度分析预测,三台阶开挖法会增加工序循环时间,降低开挖效率,无法满足工期要求。要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施工,必须对工艺进行创新和改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项目召集了多次专家会议研讨,并邀请国内隧道专家来现场进行勘查指导,经过反复论证,最终提出了适用于东非裂谷地质情况下的超短台阶开挖法,并设计了一种前臂可伸缩的开挖台车,方便了现场施工。同时满足安全步距的要求,循环进尺时间由原来的25个小时减少到了18个小时,大大的缩短了循环时间。

恩贡山隧道掘进至地表有大量居民聚居的地段时,由于他们的房屋多为砖混结构和简易房屋,隧道埋深约为60米,隧道地处裂谷区,围岩复杂多变,洞内爆破振动势必会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了确保爆破施工安全,项目特意邀请国内爆破专家到达现场,对地表居民的居住环境和洞内地质围岩进行实地勘察。通过对不同围岩地段不同的炮眼布置方式和药量计算进行专项爆破设计,并采用振动监测仪对设计进行了验证,终于解决了隧道穿越居民区的施工难题。

项目还通过建立自控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控,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18字方针,精心管理,合理组织,优化工艺,克服了交通受阻、浅埋和围岩破碎等困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隧道按时贯通奠定了基础。

“真是不可思议,在这危险而又狭小的施工空间里,中交建设者用顽强的精神和先进的技术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真的是太伟大了,我为自己能参与这么伟大的工程感到骄傲!”隧道贯通的那一刻,二衬班的肯方员工菲利普斯激动地说。

恩贡山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填补了在东非大裂谷地区、软弱围岩、高风险条件下修建隧道的空白,为在东非大裂谷地区进行大规模工程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隧道全线顺利贯通,也标志着内马铁路一期项目完成了重要节点工程,为铁路全线通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面管理铸就精品之隧

“安全,质量, 一个都不能少,必须加强全面管理!”隧道分管领导马剑华在隧道队生产例会上反复强调。

隧道施工是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洞内施工空间狭小,施工机械多,外籍工作人员没有相关的施工经验,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人员安全、施工安全和交通安全是项目安全管控的重点;同时技术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盯控,严格工序质量控制和工序转换交验,落实质量责任。 

“进洞之前检查安全帽、反光背心、防护口罩是否佩戴规范、齐全。喷浆人员必须带好防护眼罩,高空作业人员系好安全带。” 现场肯方安全员鲁卡斯每天早上都会站在安全讲评台上为当地工作人员进行班前教育。

“锁脚锚杆一定要打好,角度控制到位;这榀拱架间距超出设计允许偏差,马上进行调整;防水板这块被飞石砸破损了,尽快完成修补;这个排水管的坡度不够,按照设计2%的坡度控制。”现场质检员邓磊一边检查,一边向现场的施工人员交代着。

“建设百年绿色内马铁路,展示世界一流企业形象”是内马铁路建设的核心目标,在施工过程中,现场中肯方管理人员以身作则,坚持“时时讲安全,事事重质量”的工作作风,以“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管理理念,以“精益求精,铸造精品”质量管理理念,全方位的做好施工管理工作。

站在恩贡山脚下,一眼望去,目光所及之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恩贡山隧道犹如一条长龙,从山间林中穿过。在隧道洞口施工过程中,项目坚持绿色开挖技术,以减少施工中对山体植被的破坏,同时采用边施工边修复的方式,对洞口边坡进行喷播植草,恢复生态环境。项目还聘请了当地水质检测单位对隧道排水进行检测,确保排水达标合规。

“穿着皮鞋进掌子面!”这是恩贡山隧道现场文明施工的标准。每次进入隧道,看到的总是干净的路面,两侧边墙上整齐排列着风水管和电缆线。灯箱排列整齐,文明施工牌和反光标识摆放有序,台车和仰拱栈桥干净整洁,物架上整齐地摆放的施工器具。初支面渗水处采用盲管引流,掌子面用石渣垫得平平整整。洞内的场景在明亮的照明灯光下显得井井有条。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始终做好便道降尘、减小振动爆破等环保工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营造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景象。

和谐共处建设友谊之隧

内马铁路监理联合体项目协调官马图说:“这条铁路对沿线的村镇非常重要。铁路建设不但对沿线的经济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在铁路项目上找到了工作、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学到了很多受益终身的技能。”

在恩贡山隧道建设过程中,中交建设者以充分的文化包容,与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习俗的当地员工和谐相处、互帮互助,采用“师带徒—中方带肯方”的方式,实现技术转移。

 “安全管理应该擅于沟通,敢于去管,经常性的对施工人员讲安全,做安全培训,让他们的脑海中有安全意识,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现场中方安全员于玺贞正在向肯方安全员鲁卡斯传授如何进行安全管理。

鲁卡斯是隧道的一名安全员,在来恩贡山隧道工作之前,一直给当地雇主放牧,每个月只有3000多肯先令的收入。而现在他每月有3万多肯先令的收入。如今鲁卡斯盖了新房,并准备结婚,这令他身边的人羡慕不已。

“我所在的工地有很多当地工人像我这样摆脱了贫困。我喜欢在这里工作,喜欢和中国人一起干活。更重要的是,我从我的中国同事那里学到了宝贵的技术。希望内马铁路二期工程我仍然能继续参与。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中国同事那样的工程师。” 鲁卡斯说。

“我的师傅对我很好。他从来都是不厌其烦地教我如何判断机械故障,怎样进行维修保养,让我学到了在学校学习不到的知识和技术。”安德森是当地的一名自卸车司机雇员,现在已是隧道队的外籍机械主管,“我在中国企业工作,我的家人都为我感到自豪,希望我好好的表现。现在我是这里的机械主管,我要管理好隧道机械设备,为铁路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安德森自豪地说。

在恩贡山隧道项目,像鲁卡斯和安德森这样的属地化工人还有很多。他们希望未来有一天,能够参与到肯尼亚自己修建的隧道建设中去,把在恩贡山隧道项目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为祖国繁荣兴旺助力添彩。

经过了7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这条建设在“地球伤疤”上的东非第一隧终于如期顺利贯通。恩贡山隧道是中国建设者和肯方建设者用心创造的杰作,是通往中国和肯尼亚心灵的“友谊之隧”,是连接中国与肯尼亚的感情的“绿色之隧”,是中国和肯尼亚实现合作共赢的“和谐之隧”,亦是中国和肯尼亚两国人民之间深厚友谊的见证。

来源:中国路桥、二公局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华为云商专车,“无人驾驶”奔腾马脚山矿

上一篇:

“停工令”不会来了,国家发布正式文件!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