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体现在当前经济金融形势趋于稳定,一方面得益于“积极贯彻执行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根据形势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从而确保了“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稳”还体现在对下一步工作布置上,“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继续保持经济金融形势稳定,积极稳妥推动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对短板领域的扶持力度。具体来看,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要求:
第一,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注重政策的协调配合和综合施策。一是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注重货币政策的传导和疏通。在结构性去杠杆的背景下,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可以限制国企和地方政府等部门进一步加杠杆的冲动,为结构性去杠杆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同时,通过定向降准等“精准滴灌”措施,可以防止出现流动性危机,减少去杠杆进程对中小微企业的误伤,避免民营企业成本和风险的大幅上升。由于中国信贷市场存在一定的所有制歧视或者流动性分层,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收益风险比更高,更受金融机构青睐。当流动性充裕时,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优先满足,然后是大中型民营企业,最后是小微企业。如果流动性收紧,首先受到冲击的便是弱信用资质主体的小微企业。
当前金融市场的“宽货币、紧信用”的状态,既与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下降有关,也与去杠杆进程中财政政策收缩,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核心竞争力较弱有关。而且,货币政策总归是总量性政策,即使是定向降准或者窗口指导等结构性工具,也难以独立推动结构调整和补短板工作。
因此,保持经济金融稳定,需要货币政策、财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和综合施策。比如财税政策进一步发力,加快地方债发行,加大基建投资力度,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深化年,有序推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兼并重组、去杠杆等工作,同时积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经济和企业家的活力。
第二,继续有效化解各类金融风险,打好风险防范攻坚战。8月24日,金融委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专题会议,重点关注了网络借贷行业风险和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两类风险;8月29日,银保监会召开银行保险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首要任务,指出“金融业一些领域的风险隐患仍然突出,非法金融活动形势比较严峻”,并确定了风险防控的重点领域,即互联网金融风险、房地产泡沫、不良贷款、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本次会议在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房地产泡沫、不良贷款、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存量风险之外,提出也要防范各种“黑天鹅”事件。相对于“灰犀牛”事件,“黑天鹅”事件发生概率较低,因此具有意外性、突然性的特点,较难以备察觉,一旦发生将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在防范和化解“黑天鹅”事件的发生时,应当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加强跟踪分析和预警预测,加强风险防控的基础制度和应急预案建设,提升风险防控和处置能力,做到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尽快复原,防患于未然。
结合今年新兴市场国家的经验以及中国金融市场的情况,“黑天鹅”事件往往会从股市、债市、汇市三个领域爆发,比如土耳其里拉的突然崩盘,中国信用债违约事件频发和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爆发等。当前地方债特别是隐性债务规模较大而且底数不清,人民币贬值风险依然较大,这也是本次会议专门提出“保持股市、债市、汇市平稳健康发展”的原因所在。
第三,进一步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开放,资本市场改革是重点。一方面是要稳定市场预期,促进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规范和引导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特别是发挥资本市场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经济的支撑作用。证监会主席助理张慎峰在金融委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专题会议上指出,“将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其中,健全资本市场法治体系、改革股票发行制度、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立统一管理和协调发展的债券市场、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将是重点领域。(图片来源:全景视觉)吴琦/文(作者系经济观察报宏观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供职于金融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