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大桥局董事长刘自明接受记者专访
“帕德玛河好比中国的长江,在孟加拉人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刘自明说,奔腾的帕德玛河被誉为孟加拉国的生命之水,长久以来这条河流也是横亘在这个南亚欠发达国家南北经济协调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障碍。
对于孟加拉人民来说,要到河对岸必须经历痛苦而漫长的过程。一是因为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最拥堵的国家之一,每天都在堵车,道路状况亟待改善;二是因为过河只能通过轮渡,经历了“乘车——乘船——再乘车”到达目的地,十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即使清晨驱车赶往码头等候轮渡,到达对岸也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
谈起当地人对帕德玛大桥的期盼,刘自明无限感慨地说,“摆渡过河的渡轮上挤满了人,连顶棚上都坐着人。经常听到孟加拉国发生沉船事故新闻,每年8月孟加拉国进入雨季,河水汹涌,水流时速高,坐摆渡过河危险很大。”
摆渡过河的当地人
孟加拉国是两党执政,每届任期五年,虽然民众对修建帕德玛大桥的呼声很高,一直以来因为技术、资金和政策的连续性等等困难,这座桥只能是孟加拉人的一个美好的梦。
刘自明表示,中铁大桥局与孟加拉人民的情谊由来已久。早在2004年,中铁大桥局就中标孟加拉当时最大的桥梁工程——帕克西大桥。那是中铁大桥局第一次按“国际规则”来经营管理项目,遇到了许多不可预知的困难。然而,中铁大桥局仍然创造了业主和监理公认的“世界一流速度”和过硬的工程质量。随后,中铁大桥局又在孟加拉国先后建成了六座小桥。
十年磨一剑。2014年,中铁大桥局再次中标,承建孟加拉人心中的“梦想之桥”——帕德玛大桥。如今,在距离首都达卡西南约40公里处,帕德玛大桥正在紧张有序的建设中,两岸居民即将告别千百年来依靠摆渡过河的生活。
中铁大桥局承建中的孟加拉帕德玛大桥
帕德玛大桥是一座公、铁两用双层钢桁梁大桥,采用上层双向四车道公路、下层单线铁路设计,主桥长6.15公里、宽21.5米,主桥上部结构为跨度150米的钢桁梁。由于当地地质复杂,桥梁基础部分采用斜桩施工。大桥在世界同类桥梁中基础施工难度最大。
“大桥的设计模式同我们在国内不一样。在国内几乎所有的大桥都是在完成初步设计以后,一般还要完成施工图设计,而施工单位进场直接就可以开始施工。但是帕德玛大桥却是在设计单位完成初步设计之后就离开工地,而工程所需要的相关参数,则由现场的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通过试验进行确定。比如本桥所有摩擦桩的相关参数就完全由施工单位通过试验桩进行确定。试验桩的数量达到近30根,而且试验工况特别多,耗时将近两年的时间。”刘自明说:“这大大增加了施工承包商的难度。但是作为承包商,再难也得按照业主和监理的要求去办,否则用不准确的参数确定的施工设计则很难保证结构的永久安全。我们必须对工程的全寿命周期负责。”
世界级监理单位的要求虽然严苛,但中国承建方在与其磨合过程中,实现了技术、沟通、应变等能力的提升,也令全球同业者认可了中国道桥建设的能力,甚至将中国标准采纳到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国际标准中去。
帕德玛大桥效果图
随着中国中铁帕德玛大桥以及铁路连接线项目的相继展开,其作为泛亚铁路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一带一路”重要支点的意义越发显著。
大桥建成后,孟加拉国南部21个区与首都达卡之间居民将告别仅靠摆渡往来的生活,与此同时,孟国南北铁路网也将打通。孟加拉国交通网实现南北陆路贯通后,中国经缅甸至孟加拉国的地面运输能力将大大提升,印度与孟加拉国的经贸往来也会更加紧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也将进入实质推动阶段。
帕德玛大桥首片钢梁架设成功
“道路连通”只是地理层面的连接,随着中国建设者在当地长期扎根,与当地政府及民众的交往日益深入,感情越发深厚,中国和孟加拉两国真正实现了“民心相通”。
在帕德玛大桥项目工地现场,许多道工序都由孟加拉国当地工人完成,这些工人此前都曾随中国工程队伍参与过多座桥梁建设,如今,他们不仅是中国的老朋友,更是建桥修路的行家里手。
刘自明介绍说,帕德玛大桥项目中方的设计施工人员有400多人,其余2000多名员工都是孟加拉当地人,其中有刚毕业的建筑专业本科生,也有在中方企业工作已久、经验丰富的孟方技术人员,年轻的女孩子也能在工地找到了一份文员的工作。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帕德玛大桥承载着孟加拉国人民的千年梦想,也紧紧连接着中国和孟加拉两国人民的心,见证着他们携手筑梦共建未来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