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打造能源装备升级版:新能源装备中国造

2017-08-17 11:21:29 来源:环球工程机械网   
核心摘要:导读:在近20余年的能源装备发展历程中,基础薄弱近乎为零的新兴能源装备的突飞猛进无疑是最为耀眼的。而在新兴能源装备发展史上,两个节点广为业...在近20余年的能源装备发展历程中,基础薄弱近乎为零的新兴
导读:在近20余年的能源装备发展历程中,基础薄弱近乎为零的新兴能源装备的突飞猛进无疑是最为耀眼的。而在新兴能源装备发展史上,两个节点广为业...

在近20余年的能源装备发展历程中,基础薄弱近乎为零的新兴能源装备的突飞猛进无疑是最为耀眼的。

而在新兴能源装备发展史上,两个节点广为业界推崇: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正式颁布,自此新能源设备制造业进入前进的快车道;2011年国家能源局发布 《国家能源科技 十二五 规划》,新能源设备制造业步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作为后来者,我国在包括风电、太阳能等新兴能源的装备技术上的确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走的也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道路。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条道路走到后来,有了新的起点,就是再创新。在庞大市场的培育和滋养下,我国的新能源装备企业完全超越了模仿、学习的阶段,走上了具备创新、创造能力的新路子。也正因为这样,才推动我国成为当前世界上的新能源装备大国,而不仅仅是装机大国。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说。

风电装机世界第一,光伏发电装机超过千万千瓦。在这辉煌的成绩背后,是快速崛起的新兴能源装备制造业提供的强而有力的支撑与推动。

新能源装备这个 舶来品 正以蓬勃的发展态势,在国际市场频频亮剑,炫出 中国制造 最响的名字。

一切从零开始

1976年的中华大地,正迎来划时代的变迁。 十年浩劫 终结,各行各业满怀的是对百废待兴的期盼。这一年中,两家并不起眼的小企业点燃了新能源产品制造的星火 浙江宁波太阳能电源厂和河南开封太阳能电池厂,两个遥远却又陌生的名字开启了太阳能电池制造的发端。 当时,这两家工厂不过只有很小的生产线,每年的产量也就500瓦。

而价格却高达400元/瓦。 孟宪淦说,由于当时市场需求量太小,且价格昂贵,两家企业长期徘徊在比较小的生产规模,无论技术还是产量都裹足不前。而这一徘徊就是近10年的时间。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改革的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新能源装备制造也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发展高峰。

1986年,我国从丹麦购买的第一台55千瓦的风电机组并网发电。两年之后,又有6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从国外引进。除了此前宁波、开封的两家企业,云南、黑龙江哈尔滨、广东深圳也都出现了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厂家。 这一轮的引进掀起了新能源产品生产的一个高峰,使我国新能源产品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孟宪淦说。

然而,虽然有了这样的提高,却也在一开始就使新能源行业留下了深深的 舶来品 的烙印。技术、装备来自国外,自我研发能力欠缺。过度的对外依赖压制了我们行业自身的创新活力,从上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即便曾有过 乘风工程 、 双加工程 等推动新能源产品国产化的积极举措,但却由于种种因素的束缚与制约,并未实现突破性的进展。新能源装机量略有增加,技术能力与装备制造虽 师夷长技 ,却并未真正 自强 。

在那段时间里,我们也做过一些研发,包括不同功率风机机型的开发。但基本都是跟国外合作,真正属于我们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几乎没有。即使是个别的可以称得上是我们完全独立研发的产品,跟国外产品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风力机械分会)秘书长祁和生说。

就这样,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制造业从引进与模仿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然而这样的 先天不足 限制了行业的健康发育,直至21世纪之初,在中国庞大的制造业领域,新能源产品也不过处于边缘的角色。

十年磨一剑

时针走到了2004年,这是对我国新能源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的前后发生了太多让业内人士瞩目与铭记的事件。风电特许权项目和 光明工程 的推出使新能源产品的市场需求得到迅速扩大。这几年中,英利、尚德、金风、华锐等企业相继诞   生,并在迅速发展中成为行业靓丽的明星。

在孟宪淦和祁和生看来,2004年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拐点。这一年中,我国首部《可再生能源法》开始酝酿并在次年公布。 这部法律的出台强有力的推动了新能源产业在我国的发展。 据了解,2004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只有76万千瓦。而到去年底,风电装机规模增加到7021万千瓦,增长了72倍。光伏装机从当时的6.2万千瓦增长到去年的796万千瓦,增长了120多倍。在政策导向的指引下,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并为更多生产制造企业提供了舞台。

下一篇:

太猛了!海南矿业敲定布谷尼锂矿

上一篇:

武警工程机械应急救援部队备战于田地震救灾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