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至哈萨克斯坦的 长安号 国际货运班列11月28日上午从西安国际港务区首发。专家分析认为,由此新起点开始,连接欧亚地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 黄金干线 将加快形成。
长安号 国际货运班列首期开行西安至中亚
11月28日,载有41个车厢、1300吨货物的首趟 长安号 国际货运班列,从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出发,前往哈萨克斯坦。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强晓安介绍,首趟 长安号 国际货运班列包括11月28日开行的集装箱班列和29日开行的整车班列。集装箱班列货物主要为机械配件、重晶石粉和工业盐等,共计41车,目的地是阿拉木图,运行时间约6天;整车班列货物为石油钻机,共计49车,目的地是热姆,运行时间约为10天。
长安号 国际货运班列采取 一干两支 的开行路线和分两期实施的开行规划,其中 一干 为西安-鹿特丹; 两支 是西安-莫斯科和西安-哈萨克斯坦;分两期实施是指先是西安-中亚,后是西安-欧洲。
强晓安说,按照计划,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期间, 长安号 每月开行两班,一班为集装箱班列,一班为整车班列,2014年下半年每月开行三班。班列主要承载汽车配件、石油钻井设备、工程设备、桶装果汁饮料、石材、水泥等适箱和整车货物的运输,并有重点地吸收外地货源引流上列。
根据市场调研, 长安号 开行初期,班列的货物发送量为每月100车,车型及箱型主要为敞车和平板车,箱型为20英尺、40英尺中铁箱和自备箱。
我国至中亚、欧洲货运更为便捷
据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介绍,与我国重庆等城市开通的至中亚、欧洲的列车相比, 长安号 的最大亮点是开行了整车班列,为集装箱难以运输的货物(比如石油钻井设备)搭建了方便、快捷的运输通道。
以往一些大型工程机械设备、机械配件运往中亚,难以通过集装箱运输,只能走公路或海运,耗时长,成本高, 长安号 开行后,运输时间仅为6-10天,比公路运输减少20多天时间,运输成本比公路降低30%左右。
西安市副市长、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韩松介绍,为了提高 长安号 运行速度,降低货运成本,西安海关与新疆海关、陕西检验检疫局与新疆检验检疫局、西安国际港务区与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分别签署了协议,确定了 属地报关、口岸验放 的通关模式,与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达成了 货物即到、即期换装 的合作承诺。
在 属地报关、口岸验放 模式下,内陆企业可以选择在企业所在地海关报关,办理交单审核、交纳税费等通关手续,货物到口岸后,口岸海关对货物进行实货验收,企业不需要再办理其他通关手续,减少了货物在口岸的停留时间和通关环节,实现 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
同时,由于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铁路轨距不同,货物需要在边境口岸换装。如果没有 属地报关、口岸验放 和 货物即到、即期换装 的协议和承诺,出口货物不仅需要在口岸再次开箱检验,还要排队等待换装。通过 长安号 运输的货物可以免去这些麻烦,提高物流速度。
亚欧物流 黄金干线 加快形成
2000多年前以长安为起点的古丝绸之路,开辟了连接亚欧的古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成就了汉唐盛世。2000多年后, 丝绸之路经济带 战略构想,成为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向西开放的战略举措。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说, 长安号 国际货运班列的开行,让曾经的驼铃古道铺开了新的通途,使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 黄金干线 加快形成。
近五年来,作为推进欧亚物流合作的重要载体,西安国际港务区日益加快 中国最大国际内陆港 建设步伐。借助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西安公路港三个支撑平台,目前已经初具雏形,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枢纽港已经在发挥作用。目前许多大型物流公司已在这里设立物流基地和办事处,统筹协调从中亚来的货物在此集散,进中亚的货物在此集结。
长安号 国际货运班列的开行,得到了我国沿海港口的积极响应,使西安国际物流枢纽的作用更为突显。11月28日开行的 长安号 国际货运班列,就运载了3个来自青岛港集团物流公司组织的集装箱,货物为玻璃管。这3个集装箱借助于西安综合保税区和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功能,利用 二次转关 的模式成功上列。
青岛港集团物流公司副总经理高其根表示, 长安号 开行,使西安国际港务区的综合保税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公路港功能的叠加效应优势更为明显,将有越来越多的沿海企业锁定西安,与中亚、欧洲地区开展贸易。由此带动欧洲、中亚至中国的 反向 物流也让人看好。
韩松说, 长安号 国际货运班列的开行,将进一步推动形成以西安为东中转枢纽辐射中国内陆地区、沿海港口以及东亚、南亚,以新疆和哈萨克斯坦为西中转枢纽辐射中亚、欧洲的 哑铃型 丝绸之路物流通道,成为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黄金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