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行业两年一届的顶级盛会bauma(宝马展)在上海隆重举行,似乎昭示着行业的重心开始逐渐东移。在经历了1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随着一批顶尖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对欧美老牌企业的并购,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开始在全球确立 江湖地位
然而一场愈演愈烈直至撕破脸皮的争斗,不仅将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最大的两家企业过去数年间的恩怨情仇彻底暴露在公众面前,更让这个行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乃至危机得以显现,而需要正视并认真应对危机的不仅仅是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这两家企业,更是整个工程机械行业。
十年好时光结束
价格战、裁员潮、零首付 伴随着三一重工与中联重科长久以来的缠斗,双方各自不断有负面消息见诸报端,尽管 爆料 内容虚虚实实,但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行业开始有点乱。
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大家都各自挣钱,各种商业手段的使用也是彼此心照不宣,但是一旦外部环境变化,市场缩水,那么就是关系到生死的问题了,因此此前的种种行为都会变成攻击竞争对手的武器,其目的在于将对手逼向墙角,以获得自身更大的生存空间。 一位工程机械行业研究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依靠此前国内在基础建设领域大手笔投资而带动的工程机械行业大发展,如今似乎走到了一个拐角。
根据今年前10个月工程机械行业生产运行数据显示,在此期间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016.33亿元,同比仅增长1.53%;完成销售产值4922.63亿元,同比仅增长2.5%。
受外部经济环境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带来的影响,工程机械行业长达10年的好时光基本已经宣告落幕,而伴随着行业发展而高速增长的企业不可避免面临着后劲不足的问题。
在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苏子孟看来, 市场需求不足,企稳预期推迟;销量持续回落,存量居于高位;利润大幅下降,成本明显增加;应收账款居高,资金压力加大。 这些问题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目前面临形势的一个概括。
有统计显示,今年前10个月国内挖掘机销量同比下降了36.74%,装载机销量同比下降28.54%;推土机销量同比下降29.75%;压路机销量同比下降40.23%;汽车起重机销量同比下降37.61%。
全行业可谓一片低迷景象。
10年的好时光使得国内一批企业得以成长,其中三一重工成为全球第六大工程机械企业,中联重科紧随其后排名第七,而一些中小企业也并没有被落下,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寻得了生存的空间。
但如今的境况使得行业开始在慢慢改变。
并购与创新的博弈
我们的很多企业如今问题在于,可以把规模做到足够大,也可以通过海外并购等方式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但创新能力还是严重不足。 在一位工程机械行业资深从业人士看来,国内企业的规模效应显然并不足以支撑其长久立足。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工程机械行业营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这是1700多家企业创造出来的产值,而仅美国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一家企业去年营业收入就高达601.3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3816亿元),净利润高达49.2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312亿元)。
尽管很多历史悠久的外资企业被我们并购了,但你不能说完全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有欧美经济大环境的问题, 前述人士表示, 这些被并购或者将要被并购的企业都是在某些专业领域具有绝对技术优势的,按照时髦的说法叫 隐形巨人 完全不为过。
在苏子孟看来,工程机械行业未来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技术含量和生产集中度也将更高,带来准入门槛的提升。
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往往集中在低端领域,而高端工程机械以及核心零部件领域始终被外资企业所把控,因此市场占有率越高,其实利润中被吃掉的部分就越多, 某工程机械制造商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好在目前情况已经有所改观,国内一些大的厂商已经开始着眼于对专业技术的引进和吸收。
与前几年里频频传出外资并购中资工程机械企业相比,如今似乎出现乾坤翻转的现象。徐工机械完成了对德国混凝土行业巨头施维英的控股,自此全球混凝土行业三枪全部被中国企业控制。三一重工在今年年初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而中联重科早在2008年便收购了当时全球排名第三的意大利混凝土机械制造商CIFA,并在印度建立了首个海外基地。
根据《工程机械行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中的内容显示,目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关键配套部件主要依靠进口,平均每吨价格超过8万美元。例如传动部件、控制元件、柴油发动机及关键液压件严重紧缺,能力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反差强烈,从而影响了中国工程机械向高端技术产品的发展。
国内企业在配套件核心技术以及电控技术等工程机械领域最为关键的技术上仍然对外资有着很强的依赖性。
因此国内企业在并购外资企业之后,对技术的融合以及消化吸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留给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以及徐工机械等企业更为重要的任务。而这样的挑战显然比内斗要更具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