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31亿建97个民生项目2012-06-07 09:23:21 来源: 中国路面机械网导读:6月5日,从成都高新区管委会获悉,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把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财政资金重点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成...
6月5日,从成都高新区管委会获悉,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把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财政资金重点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成都高新区承担的省、市两级民生工程和高新区自主实施的民生工程项目数量增至203个,是去年的2.5倍;经测算,仅97项区级自主实施的民生工程项目全年预计投入就将达31.27亿元。 坚持扩面提标 高新区民生工程实现转型升级 据介绍,成都高新区今年的财政预算支出进一步突出了对民生保障的支持力度,民生项目安排将坚持以 扩面 和 提标 为着力点,推动民生工程向 全覆盖、均等化、高水平 的方向转型升级。据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目前已对承担的省、市两级民生工程目标进行了细化分解,形成了《省、市2012年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目标分解细化方案》,共涉及民生工程项目106项。同时,本着 以人为本、为民服务 的原则,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成都高新区确定了2012年自主实施的民生工程项目,涉及环境提升、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文化体育等10大类97项,并制定了《成都高新区2012年度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目标》,按目标内容、量化指标、目标进度、计划投入、实施单位进行了细化分解,确保各项目按预期进度推进。 据悉,在资金投入方面,由各部门牵头实施的项目资金来源原则上为区级财政,街道自主实施的项目资金来源为街道财政。经测算,仅97项区级自主实施的民生工程项目全年预计投入就超过30亿元,达31.27亿元,其中,区级财政30.53亿元,街道财政7400万元。 与去年相比,今年计划实施的民生工程呈现出项目数量多、覆盖领域广、资金投入大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扩面和提标的工作要求。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项目数量是去年的2.5倍,资金投入比去年大幅增加,尤其是把街道民生工程纳入区级目标统筹管理,有利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强化实施、扩大成效。 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全力组织各单位做好民生项目的实施工作,通过加大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的督查、考评,定期组织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生工程监督员开展现场检查验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民生工程的宣传和推广,不断提高辖区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力争把高新区民生工程做成让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天府新区高新片区基础设施工程加快推进 去年,天府新区建设正式启动,今年步入了全面建设阶段。据了解,在成都高新区2012年民生工程项目中,天府新区高新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和组团 的主要项目包括,投入6.27亿元,实施中和片区 三横三纵 (中和1线、中和2线、和迎大道、新成仁路、成仁快速通道等5条道路)道排工程,到今年年底,确保无障碍段完工,有障碍段交地后4个月内完工;投入7000万元,实施红星路南延线道排工程(含隧道、桥梁工程),年底前实现路基施工,隧道和桥梁主体施工;投入2730万元,实施世纪城路跨府河桥梁工程,确保年底前主体施工。 大源组团 的主要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实施大源5平方公里区域部分道排工程;年底前完成大源商业商务核心区1 k㎡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及车道施工工作;实施大源片区公交B站及配套用房工程。百姓安居方面,将投入12.1亿元,加快中和片区安置房(龙祥佳苑3期、龙腾苑、新怡花园A、B区、新怡华庭、朝阳三期A区)建设,力争年底前大部分主体完工;投入1.6亿元,启动中和怡馨家园、大源双河四期、五期约131万㎡安置房建设,力争年底前主体施工。 此外,就业促进方面,将大力实施困难家庭 就业托底援助 工程,确保辖区 双困 人员(即低保或低保边缘困难家庭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98%以上。 扶贫解困方面,将建立 公证法律服务绿色通道 ,针对危重病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当事人,实行预约办证和上门服务,而对家庭极其困难的低保户、残疾人办理公证的,将酌情减半收取或免收公证费;继续开展 1+1 贫困青少年援助活动,持续帮扶贫困青少年200人次以上。教育助学方面,将继续开展全区中小学在校就餐学生伙食补贴,对全区幼儿园全面实施伙食补贴。社会保障方面,将全面推进助老助残体系建设,确保年内各街道分别建成助老助残服务中心1个,共建成社区助老助残服务站8个;建立免费婚姻登记制度,继续深入开展延时服务和节假日预约服务。医疗卫生方面,将在芳草街道新建3个社区健康小屋,实施石羊新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工程。生态建设方面,将投入1.4亿元,实施成都锦江排洪总出口三期工程,力争汛期前形成通洪能力,年底完工。文化体育方面,在高新区推行 文化一卡通 ,新增企业园区和机关服务点2个,实现区文化馆、图书馆、街道、园区和机关文化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