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1482万千瓦,累计并网达到6266万千瓦,发电量达1004亿千瓦时,占全国电力消费总量的比例达到2%,超过核电发电量的982亿千瓦时,已经成为继煤电和水电之后的第三大主力电源。然而,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作为绿色能源的风电也颇为尴尬: 中国风 频频遭弃。
弃风现象欲演欲烈
2013年2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统计的限电情况显示,2012年,全国约有218亿千瓦时的风电由于被限发而损失,同比翻一番,平均限电比例达到19.98%。按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的2012年供电标准煤耗326克/千瓦时测算,这些损失的电量折合标准煤超过650万吨。其中蒙东地区限电比例最高,达到35.19%;其次为吉林和蒙西地区,限电比例分别达到32.37%和24.9%。
我国弃风限电现象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以东北地区最为严重。国家电网新闻发言人张正陵告诉记者,东北弃风是集中大规模开发风电的结果。吉林风电发展体量与自身经济体量不匹配,弃风主要在冬天的夜晚。这是因为,用户的负荷曲线是自然分布的,是电网控制不了的,为了满足白天最大负荷,到了晚上负荷降低约一半。东北八九成是火电机组,负荷可以降低,但不能随便停机,有最小技术出力。另外,吉林火电机组大半是热电联产,晚上最冷,机组要供热,负荷最低只能压到90%;如果是单纯火电机组,负荷可压到50%。这期间,水电和小火电基本都要停下来。风电一般是白天出力小,晚上出力大,如果让风电晚上满发,就需要火电降下来,但会影响供热,百姓就有意见,所以出现弃风。
西北和华北地区弃风现象就是负荷问题。2012年,甘肃、河北、山西和新疆弃风限电比例分别是24.49%、10.25%、20%和6.18%。负荷问题一直在困扰上述地区,同时,发展特高压通道也是各地一直热议的问题。据介绍,2012年5月,哈密到郑州的特高压通道开工建设,当初在批该通道的时候也提到要解决风电外送的问题,也作为一个批线的主要原因。
弃风限电情况各不相同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说,尽管东北的主要问题是火电和风电的冲突问题,但其中也存在人为的因素。很多火电厂为提高发电负荷,将火电厂改为热电厂,不仅发电还供热。这样到冬天就不限电了,利用小时数就提高了。这就需要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严格界定热电联产项目,各地严格执行国家对新能源的战略定位,真正做到传统能源给绿色能源让路。
总体来看,我国弃风限电的主要原因还是并网难题,风电并网运行和消纳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风电健康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弃风限电问题导致的风电场运行经济性下降,2012年度,全国风电弃风限电218亿千瓦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亿元以上。同时,风电机组并网检测能力不足,致使整机企业出现排队等待检测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并网进度。加上融资依然困难等原因使开发商的投资热情大减,项目的开工率严重不足。
风电发展可否再发力
为实现我国提出的 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达15%左右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 两个目标,及 十八大 提出的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的宏伟目标,解决当前弃风限电问题已迫在眉睫。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武钢则建议,首先,我国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消纳风电的重要性,把实现风电全额消纳作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载体,作为衡量能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其次,国家有关部门应认真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和《节能发电调度办法》中关于可再生能源电力优先上网和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提高本地区风电消纳能力。从国际以及我国蒙西地区大规模风电并网消纳的实际情况来看,风电的大规模并网不存在技术和经济上的障碍。
第三,加强跨区输送能力建设,扩大风电的跨区消纳范围。我国内蒙古地区风能资源储量丰富,装机规模近1800万千瓦,近两年弃风严重,比例超过25%,因当地用电负荷较小,消纳能力有限,电力外送需求迫切。蒙西地区毗邻华北、华中、华东电网负荷中心,都在高压输电技术合理半径之内,完全可以通过外送通道建设,提高电力跨省区消纳比例,减少弃风电量。
秦海岩建议,一是提高常规电源参与调峰的积极性。从蒙西电网运行的实际经验来看,火电具有很强的调峰能力,国际上的研究也指出,调峰问题不在技术能力,而是经济利益。目前,相关辅助服务市场尚未建立,利益补偿机制缺位,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只要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我国庞大的现有火电基础装机,足可以支持我国风电规划目标的实现。二是统筹协调风电与电网、风电与其他电源的规划建设。要从战略的高度,将风电作为当前电网中的重要电源和未来的主导电源。在分析确定风电 可信容量 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电力需求,统一协调规划各种电源的建设规模和电网建设方案,解决目前多头规划管理问题,这样才能彻底调整电源结构,实现能源转型,坚定地迈向可再生能源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