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并未像中国汽车业那样靠普遍合资来谋求发展,它走的是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道路。它的发展借助了外资的力量,但它并没有完全依靠外资,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研发和管理能力,无论是与外资合作或合资,始终坚守自己的品牌。
坚持引进外资但不完全依靠外资
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全面发展是从改革开放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开始的,国外技术在整个行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促进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其实也就是没有当初行业的开放,就没有工程机械企业的今天,通过引进国外技术,企业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程机械技术非常落后,行业发展缓慢。直到1985年,当时的国家机械工业部专门成立了一个联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办公室,称为 卡特彼勒技术办公室 ,组织国内12家企业参加。这个当时国家的重点引进项目,实际上就是把获得许可的成套技术分配给12家企业进行消化吸收,这些技术包括卡特彼勒的推土机、装载机及关键零部件等技术。
目前,中国工程机械拥有了徐工集团、柳工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集团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大型企业,这些优秀企业近几年每年都以百分之三四十甚至更高的速度发展。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已经初步具备了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我国的工程机械企业从过去的引进、消化、吸收为主,转变到现在的集成创新、自主创新为主,并开始向原始创新迈进,正在由 内需型 向 国际型 ,由 规模增长 向 核心能力 增长,由 产品 向 品牌 转轨。
走自己的品牌化道路,不盲目合资
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不走合资之路,单靠自身,中国的民族企业很难做大做强。但笔者认为,我们的工程机械企业都有一种强烈的品牌意识,这些企业家身上都有一种强烈的不服输精神。今年9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签发行政命令,禁止三一集团关联公司罗尔斯在美国俄勒冈州一军事基地附近兴建4座风力发电厂。我们的企业并没有被国外这些限制中国民族企业发展的举动所吓倒。10月份三一重工正式起诉奥巴马,这不失为三一重工在打响自己国际品牌的一个明智举措。
我国的工程机械企业是在政策上没有保护伞、完全靠市场、靠竞争发展起来的,因而具有先天的免疫力和竞争力。再看汽车,这个行业一开始就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护,放开之后,大多数企业又采取了合资的方式求得生存和发展,即 用市场换技术 。这个思路虽然没有错,但实际效果却并不好,占市场主体和主流的是外国品牌,自主品牌屈指可数,且处于非主流的低档次位置,就比如奇瑞汽车、吉利汽车等等。
许多企业家和专家们指出,外资进入中国的主要意图有三个:一是利用中国低廉的生产要素和优惠的政策条件,降低成本,追求高额利润;二是提升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占领、控制国际市场;三是培育中国市场,最终占领、控制中国市场。
国际合作是一个好途径
在工程机械行业,不合资并不是完全排斥合资。
实际上,工程机械企业在坚持自主品牌的原则下并非完全排斥合资,目前合资的企业较大的有徐工集团下属企业与卡特彼勒合资等等。在当下与国际合作,是中国产品迅速进入国际市场,打响自己品牌一项重要途径,与外资合作,可以取得在购进国外零部件、招揽国际人才、在国外建立销售网络等方面一系列的优势。
相比合资,国内工程机械企业更看好与国外进行合作,尤其是技术合作。中联重科、三一集团等企业都常年聘请外国专家参与研发和产品设计。这些企业一直坚持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在自主创新中,既不可闭门造车,也不能完全依靠 以市场换技术 的思路,需要正确处理引进与吸收的关系的原则。他们通过在英国、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建立研发分支机构和科技信息网络,把国外同行专家 请进来 等方式,把握国际技术发展动向,增强二次创新的前瞻性。
笔者认为,自主创新是工程机械企业发展的发动机,只有继续坚持并实践这样的企业发展思路,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从 制造大国 向 制造强国 的跨越。也只有这样, 中国制造 的品牌大旗才能巍然矗立在世界的东方。